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帶走的是江湖,留下的是市井
http://www.CRNTT.com   2018-09-17 18:39:08


9月15日,人們為單田芳先生送行。當日,評書大師單田芳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自發來到八寶山為單田芳先生送行。
  人生在世天天天,日月如梭年年年。富貴之家有有有,貧窮之人寒寒寒。升官發財得得得,兩腿一蹬完完完。

  簡短六句話,42個字,雖然措辭樸素,此時翻出來咀嚼,卻格外有一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震撼。熟悉單田芳作品的人,大抵不會對前面那幾句打油詩感到陌生——在單先生的多部作品中,這幾句話都是作為開書的定場詩出現,從中可以感受到他對這首定場詩的特別感情。

  30多年前,我還在上幼兒園,當時家裡最值錢的物件就是一台日本產“National”12英寸黑白電視機。那會兒能收看到的電視頻道非常有限,電視機的調台旋鈕雖然只有12個頻道,卻也絕大部分都處於雪花狀態。我第一次看單田芳先生的評書,就是在那個年代。彼時的他,身著一套灰色中山裝,每天中午12點准時在電視裡播講《平原槍聲》。單先生有一條標簽極為顯著的嗓子,行話裡將他這種沙啞的聲音稱之為“雲遮月”,也有人因此稱其為評書界的“麒麟童”。雖然是一種肯定,但話語中也不乏幾分揶揄——誠然,他與外號“麒麟童”的京劇大師周信芳先生都是一樣的粗厚聲綫。

  但就是靠這麼一條祖師爺不賞飯的破嗓子,單先生卻最終得以成就自己在評書界的江湖地位,與袁闊成、劉蘭芳、田連元三人并稱為當代評書四大名家。

  所謂當代評書四大名家的提法出自於書迷群體,意為當代評書界藝術成就最高、影響力最強的幾位藝術家。但在評書界,圈裡人卻對這樣的提法頗不以為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除袁闊成之外,另外幾人雖然因說書而被大衆熟知,但卻并非是真正的評書藝人,而是從其他行當裡改行過來的。其中,單田芳和田連元兩人是西河門的子弟,單田芳的母親王香桂和田連元的父親田慶瑞都是舊社會知名的西河大鼓藝人。而劉蘭芳最早則是由東北大鼓開蒙,至今在網上仍然可以找到她夾唱夾說的作品。曲藝行當裡素來看重師承和出身,像單先生這樣半路出家的藝人,無論日後怎樣成就斐然,總是免不了要被同行們打上這樣的刻板標記:天生不是吃這碗飯的。

  做藝原本多艱,且同行之間又相輕至此,這也直接促生了近些年評書行當江河日下的現狀。生於八五後甚至九零後的年輕人恐怕很難想象,倒退三十年,那些在電台裡播講評書的演員對於大衆來說意味著什麼,即便是當下最當紅的小鮮肉恐怕也只能高山仰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