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福建泉港碳九洩漏:應讓充分回應關切走在前面
http://www.CRNTT.com   2018-11-12 15:21:54


  11月4日淩晨,福建泉州碼頭的一艘石化產品運輸船發生洩漏,6.97噸碳九產品漏入近海,造成水體污染。雖然海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但當地漁民們仍談“碳九”色變。由於聞到空氣中的異味,當地居民擔心吸入彌漫在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會影響身體健康。

  碳九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直到今天,不論是當地的環保部門,還是涉事的石化公司,都沒有明確告知。

  對於這個問題,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吳立新介紹稱,碳九屬於易燃危險品,對水體、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污染;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吸入、接觸高濃度本品蒸汽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會引起眼鼻喉和肺刺激,頭痛、頭暈等中樞神經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狀,長期反複接觸可致皮膚脫脂;同時食用被碳九污染過的動植物海產品,還有中毒、致癌等風險。

  如此嚴重的後果,涉事公司避而不談,環保部門只是不斷發布環境空氣質量通報,一再告訴公衆,正常正常很正常,安全安全很安全。問題是,這樣的“正常”和“安全”并不能消除公衆的疑慮。當地出現的一些情況反而使此次洩漏事件更加撲朔迷離,比如,泉港區農林水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暫緩起捕、銷售和食用轄區肖厝村海域的水產品,對洩漏物可能的致害後果,沒有任何風險提示;有村民稱,4日晚看到泉港區環保局大樓外有高壓水槍噴水,擔心空氣質量檢測受影響……

  近些年,每每出現公共污染事件後,很多地方采取的是“被動”應對,這種處理方法顯然是本末倒置。在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污染事件之後,各地政府至少應該明白一個最基本的常識,一旦出現危害公共安全的污染事件,第一時間依法公開信息,首先讓人民群衆做好防護措施,再及時處理問題,這才是直面危機、減少損失、化解恐慌的上策,捂著蓋著不僅不能穩定群衆的情緒,反而可能會制造更大的恐慌。

  那麼,為什麼許多地方政府幾乎本能的第一反應卻都是能瞞則瞞、能捂則捂、能蓋則蓋呢?其一,類似的重大污染事件一旦發生,必然牽涉監管責任部門。比如,正是相關部門的疏忽、日常監管不到位,使很多不該發生的事故發生、使可以控制的公共危機失控。其二,瞞報比公開的成本低。還要看到,在事故發生地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肖厝村附近,除了有涉事的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之外,還有幾家化工企業,這些企業和肖厝村不是對門,就是鄰居,它們當初是如何選址的,又是如何拿到了環評手續,這些都是洩漏事件的未竟之問。

  回看事件通報,值得警醒的是信息公開“簡單粗暴”,沒有及時、有效地為公衆釋疑解惑,作出風險警示。而危機處置的過程,更不應該是“欲蓋彌彰”的流水綫。當然,洩漏事件之外,還有待更深層次的問責。(來源:央視網 特約評論員:趙清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