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無狗社區”是社會治理的信用實驗
http://www.CRNTT.com   2019-03-04 21:48:33


  隨著社區人狗矛盾凸顯,各種“最嚴養犬令”出現;“無狗社區”的出現,是在執法之外,緩解這一矛盾的有益嘗試。

  立法、執法於規範養犬具有強制約束作用,但在操作中難以完美落實。筆者曾見證一次執法失敗:去年8月,執法人員接到鄭州一小區居民投訴,鄰居養大小兩只犬,遛狗不牽繩且態度蠻橫。工作人員根據居民反映的犬只主人在家的時間,兩次追查,都吃了“閉門羹”:任憑屋內狗吠,就是沒人開門。該小區居民稱,至今一切照舊。據了解,該轄區內在前一年發生過兩起犬只傷人事件,最後由執法局出面將犬只逮走。

  可見,在執法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有在出現咬人、傷人等惡劣事件時,執法效力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發揮。而對於頻繁出現的不規範養狗行為,執法人員難以逐一入戶監督,文明要靠法律,更要靠自律。

  愛狗無罪,但不應影響他人生活、危及公共安全——道理大家都懂,但實際生活中,每個人的“底綫”不同。很多愛狗者,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它不咬人”,足以讓怕狗的人哭笑不得——你的狗當然不咬你;就算不咬,狂犬病也可能通過唾液和黏膜接觸傳播;就算與人不接觸,犬只糞便也會污染小區環境……在各執一詞,難以換位思考的情況下,“無狗社區”應運而生,避免了居民被“換位思考”。

  從地產方的角度看,“無狗社區”是一種市場細分,滿足了業主普通居住需求之外又一需求。如果現實中這種需求比較強烈,這一細分將起到“圈層營銷”的結果,為其獲利;對於居民來說,在購房時增加了“確定性”——怕狗或者厭狗的人,可以放心入住,愛狗的人可以放心不入住,減少了可能與鄰裡發生的矛盾;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看,從“法治”到“法治”結合“自治”,這無疑是一場有益的社會實驗。

  “無狗社區”火了,接下來是否能持續火下去,還要看簽了合同的業主,能否遵守承諾。這場社會治理的嘗試,更像是一場信用實驗。(來源:東方今報 評論員:王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