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急診分級”需要醫患相向而行
http://www.CRNTT.com   2019-04-26 21:38:21


  急診,簡單講就是緊急情況下的診斷治療,其本質特點在於“急”,如果病情并不緊急,則應無“急診”可言。2013年11月原國家衛計委辦公廳印發的《需要緊急救治的急危重傷病標准及診療規範》規定,急診救治範圍主要為瀕危和危重病人,包括無呼吸無脈搏病人、急性意識障礙病人或可能嚴重致殘者。但在現實中,一些患者不管疾病的輕重緩急,一股腦兒全都往急診科“擠”,門診掛不上號去急診看,不知道看哪個科去急診看,白天沒時間看病,晚上去急診看……急診救治這條緊急搶救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被一些非危重患者當成了看病的“綠色通道”,個中尷尬和隱患是不言而喻的。

  北京、浙江等地多家醫院的調查發現,急診科裡70%以上的患者是不需要急診救治的。非急診病人湧進急診科,不僅大大增加了急診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更占用了寶貴的急診資源,導致急診不急甚至變成“慢診”。一旦來了危重病人得不到及時搶救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相比之下,“急診分級”則是打破了傳統的“先來後到”排隊就醫模式,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來決定順序,危急危重患者優先救治,非急症患者則要等待較長時間。這種做法可以有效解決急診科“急與不急一鍋粥”現象,實現對於患者的合理分流,讓真正需要就診的患者在最短時間得到診治。在許多發達國家,急診分級已推行多年。而在國內,2011年原國家衛生部公布《急診病人病情分級試點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就提出按病情將病人分為瀕危、危重、急症、非急症“四級”,并分別到急診科的紅、黃、綠三區進行診治。

  近年來,各地醫院紛紛探索急診分診制度,如北京朝陽醫院急診醫學科從2017年起上綫“急診分級叫號”系統。如今,在試點的基礎上,北京20家提供急診服務的市屬醫院統一實施“急診分級”,從而保證了各家醫院急診診療的均質化,最大限度確保危急病人到了醫院第一時間獲得救治。

  急診分級無疑是一件好事,要把這件好事辦好,需醫患雙方相向而行。首先,對醫院來說,不能簡單地一分了之,還要充分理解患者的訴求,做好解釋和服務工作。一方面,加強政策解讀和宣傳引導,讓患者了解分級的重要意義,學會“今天我為別人讓道,明天別人為我讓道”的換位思考,從而主動配合醫院的分流措施。另一方面,醫院要積極運用信息化技術,推出手機APP查詢等待時長服務,讓患者做到心中有數,減輕焦急情緒。此外,醫護人員要加強對候診患者的巡視,一旦發生病情變化要及時調整級別,以有效應對可能的突發情況。

  其次,對患者來說,要端正就診觀念,正確看待急診救治。急診不是隨時想看病就看病的“24小時門診”,更不是優先見到醫生的“快捷通道”。況且,醫療行業隔行如隔山,急診科醫生救治危重病人經驗比較豐富,但對一些專科疾病的診治,可能難以像專科大夫那麼准確到位。因此,遇到非急診病症,患者還是應當主動選擇相應的專科門診看病就醫,這樣既避免給急診科添亂,也有助於自身得到最佳診斷治療。(來源:北京青年報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