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急診“分級”就診,配套措施不能少
http://www.CRNTT.com   2019-04-26 21:40:21


  近年來,“急診不急”現象比較突出。此前有數據稱,北京醫院急診科的患者中,70%-80%都不需要利用大醫院的急診資源;北京急救中心出車搶救的病人中,只有15%-20%真正需要急救;因急救資源被大量占用,20%患者叫不到急救車。

  當有限的急診資源被“非急診”擠占,“急診不急”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進而造成急診就醫人數攀升、環境擁擠,急診醫生“壓力山大”,以至於一些真正需要急診的患者,被貽誤搶救時機,影響了急救效率。如此一來,急診這條為患者開通的“生命之門”,也就名不副實。

  對於“急診不急”問題,“分級”就診的法門同樣籲求已久,此前一些地方有過嘗試,只不過囿於各種各樣的條件,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并沒有真正踐行下來。此次北京在20家設有急診的市屬醫院啓動“急診分級”就診工作,進一步規範急診服務流程。

  不管是將患者分為“瀕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1-4級分級管理,還是分級後將定期巡診,動態評估保證患者安全,或在整個分級過程中,都由“人”+“儀器”雙重合作保證分級的科學公正性,諸如此類,皆意味著急診“分級”就診面臨的很多難題將迎刃而解,能够就此實現醫患雙方的利益最大化。

  只是不足之處在於,當前“分級”就診的種種措施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急診不急”問題,要知道“急診不急”與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有很大關系,大中醫院門庭若市,小醫院、社區門診無人問津,人們更加相信大中醫院,并由此形成惡性循環;與急診資源遠遠供不應求不無關系。

  也就是說,如果不增加急診資源供給,不均衡醫療資源分配,急診“分級”就診就難免是“螺螄殼裡做道場”,充其量只是優化了現有的急診資源配置罷了。正因如此,對於急診“分級”就診,相應的配套措施不能少。比如家庭醫生制,一旦落實,真正促使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實現“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每個家庭醫生肩負起“健康守門人”的責任,“分級”就診也就水到渠成。(來源:春城晚報 評論員:劉孫恒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