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在這個撿不到“一分錢”的年代,孩子們需要新的兒歌
http://www.CRNTT.com   2019-09-10 18:36:06


  一個時代流行的文藝作品,往往是當下社會生活的反映。音樂自然不例外,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流行音樂,每隔一段時間,從曲風到歌詞內容都大有不同。不過,在兒歌這個領域,這樣的變化似乎要慢得多。今天的孩子們學習和傳唱最多的,很多也都曾回蕩在他們父輩的童年時代。哪怕在現實生活中,一分錢的身影幾乎已經見不到,依然有很多孩子在傳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

  這當然證明了“好歌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當年流行的兒歌,很多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比如無論大人孩子都會哼唱的那首《賣報歌》,就是由聶耳譜曲,填詞人則是著名劇作家、作詞家安娥。《讓我們蕩起雙槳》的詞曲作者,分別是喬羽和劉熾。而包括《一分錢》《春天在哪裡》等一系列朗朗上口的兒歌,則都是出自著名音樂家,有“兒歌大王”自稱的潘振聲。這樣的作品,無論身處哪個年代,其魅力當然依舊不減。

  不過另一方面,“老歌當道”也說明,近些年來兒歌從創作到傳播,相比過去都顯得水平不高,活力不足。即使有新創作的兒童歌曲,因為藝術水平所限,從老師到家長都寧願教過去的經典兒歌,自然不可能在孩子當中傳唱。在少年兒童對音樂作品的旺盛需求下,反倒是不少并非專為兒童所創作的“網絡神曲”,因為其動感節奏和“洗腦”效果,以及互聯網技術加持下的強大傳播能力,在孩子們當中廣為流傳。

  如今,專職兒歌創作的受衆面相對小,經濟回報率不高,從業者創作和推廣的動力自然有所不足,甚至出現人才的流失,至少也很難專注與此。

  某首或者某類歌曲是否流行,似乎完全是由市場和受衆的口味決定的。但具體到兒歌這個領域,優秀的兒歌作品,不僅僅具備欣賞娛樂的功能,同樣承載著審美啓蒙,乃至道德教化和價值觀培育的功能。因此,這不僅僅是一個文藝創作的問題,同樣是一個教育問題。

  盡管“老兒歌”的藝術水准毋庸置疑,因為創作年代的關系,或多或少還是存在脫離現實生活的局限。為了讓兒歌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好地實現,在傳承經典作品的同時,我們也迫切地呼喚,有更多貼合當下現實生活,符合兒童身心特點的新兒歌問世,在傳唱中成為新的“兒歌金曲”。(來源:長江日報 評論員:楊京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