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未成年人防沉迷再加碼 “標本兼治”是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21-09-02 19:54:17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游戲,一直是個棘手的社會問題。對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此前已有政策限制。2019年,有關部門便規定:每日22時至次日8時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在法定節假日玩游戲的時間不得超過3個小時,工作日每日不得超過一個半小時。

  如今,政策限制進一步加碼,體現出有關部門對該問題的重視。既然要防,就得追求“防得住”。衆所周知,未成年人使用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身份信息規避防沉迷系統,并不是什麼稀奇事。只有補上類似的漏洞,才能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發生。

  就現實而言,很多企業已有相應探索,比如接入公安實名校驗、引入人臉識別技術、結合用戶畫像和大數據分析用戶屬性等。如果這些技術解決方案能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和普及,現存的“漏洞”就可能被一一堵住。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是個系統工程,政策限制的主要作用在於“治標”。“治標”本身當然重要,但只有做到“標本兼治”,才能化解未成年人沉迷游戲背後的教育問題。限制未成年人游戲時間,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小步,從根本上消除“沉迷”的種子,管住未成年人的心,才是社會各界的終極目標。畢竟,就算沒了游戲,未成年人也可能會沉迷於其他事物,走向別的極端,要防止這樣的事發生,校園教育和家庭教育還需共同發力。

  除了必要的限制和監督外,春風化雨的教育引導同樣重要。如何鼓勵孩子利用好手中的時間,做更有價值意義的事情,很考驗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智慧。學校不能局限於把知識教給學生,家庭也不能僅僅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各界必須更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其多陪伴、多溝通、多換位思考,從而以積極的引導豐富其精神世界。就拿網絡游戲來說,家長和學校與其“談虎色變”,一味排斥,讓孩子心生逆反,不如因勢利導,把孩子對游戲和網絡世界的興趣,引向更有正面價值的領域,比如體育、藝術等。

  最近幾天,一則新聞令人心驚。福建廈門幾個十幾歲的輟學少年,洗劫了一家手機商店。這些孩子,其實和那些沉迷網絡游戲的孩子一樣,并非天性有問題,而是教育缺失的犧牲品。當學校和家庭未能盡到教育責任時,葬送的很可能是孩子們的未來。想方設法讓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做到位,才能消除未成年人誤入歧途的土壤。對此,社會還應有更深刻的思考。(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默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