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讓法律原則彰顯價值與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22-01-12 22:39:37


  1月10日,江歌母親江秋蓮訴劉某曦生命權糾紛一案(下稱“江歌案”),由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劉某曦於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賠償原告江秋蓮各項經濟損失49.6萬元及精神損害撫慰金20萬元,并承擔全部案件受理費。

  2016年以來,江歌母女的遭遇就深受社會各界密切關注。衆所周知,一審判決的作出并不是江歌案的終結,也不會是人們反思的終點。但在筆者看來,這份判決有其特殊意義,它在告訴人們:司法該如何通過其專業工作回應社會的道德關懷。其中,這份判決以“誠實信用”和“權利義務相一致”兩項民法基本原則統攝審理思路、闡述判決結果的做法,尤其讓人眼前一亮。

  法律原則是溝通道德、人情與具體法律制度的橋梁。誠如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出的: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那麼,司法裁判應當如何守護社會道德底綫,弘揚美德義行,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這就要靠法律原則來統攝和指導司法工作。例如,被稱為民法典“帝王條款”的誠實信用原則,一方面是法律對人們行為的原則性要求,同時又是千百年來通行的道德標准。因此,法律原則上接道德規範,下統法律制度,對於司法裁判權的正確行使不可或缺。我們說,司法工作需要協調情、理、法的關系,而協調的把手,就在於正確理解、適用和闡釋法的基本原則。

  正確把握法律原則,是准確適用具體法律制度與規範的前提。具體到本案來說,江秋蓮要求劉某曦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誤工費、交通費、住宿費、簽證費等各項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撫慰金,法律依據何在?這顯然不是一起“常規”的侵權糾紛,法院選擇適用救助關系的相關規定來處理此案。而救助關系中雙方權利義務該如何確定?法院通過適用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進一步明確:在形成救助關系的情況下,施救者對被救助者具有合理的信賴,被救助者對於施救者負有更高的誠實告知和善意提醒的注意義務。從尋找適用的規範到准確闡釋法條,無不需要司法工作者對民法基本原則的准確理解和把握。

  生動闡釋法律原則,是司法工作贏得公衆理解與支持的關鍵。俗話說“法理不外乎人情”,但有的時候,司法裁判與普通人的認知與評價之間也會出現隔閡甚至衝突,這與現代法律制度的高度專業化有關。正因如此,司法文書中的“說理”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受重視。如何說理?只有通過正確理解、生動闡釋法律原則,才能讓裁判結果上承社會公認的價值標准,下接專業的法律規範;也只有通過這樣的釋法說理,法律原則才能日益展現出其應有的價值與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種感受從何而來?這份判決或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通過對法律原則的突出引用與詳細闡釋,不但有助於讓案件得到正確處理,也能讓法治理念、法律知識逐步深入人心、溫暖人心。(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柴春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