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江歌案一審判決彰顯法治對良善的護持
http://www.CRNTT.com   2022-01-12 22:43:22


  江歌被劉鑫前男友殺害後的第1894天,該案迎來了一審判決。從感情角度看,這是一份很有人情味的判決,不僅確認了劉鑫應承擔的過錯,也對幫助他人、自己卻不幸遇害的江歌作出了肯定,更對痛失愛女的江秋蓮給予了情感慰籍。更重要的是,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情法博弈案中,法律表明了立場,給出了標准的法治答案。

  首先,這一判決彰顯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法治原則。法院之所以判被告有過錯并承擔賠償責任,并非因為“死者為大”,亦非因為江歌母親堅持訴訟并提交了重達39斤的書面證據材料,而是因為被告作為江歌的好友和被救助者,沒有如實告知和提醒不法侵害的緊迫危險,為求自保而置他人的生命安全於不顧。這種重事實證據、重法律規定的審判思路,對於好人受氣、惡人纏訴的不良訴訟傾向,是一種堅決回擊。

  其次,這一判決體現了法律對社會良善的護持。判決書中明確指出,江歌作為一名在異國求學的女學生,對於身陷困境的同胞施以援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予褒揚,其受到不法侵害,理應得到法律救濟。這種司法導向是對社會正氣的涵養,對一些陷入“扶不扶”糾結中的人們更是一種激勵。法律為社會正道“撑腰”,讓做好事者流血後不再流淚的態度日益鮮明。

  此外,這一判決還體現了法律的人文關懷。歸根到底,法律是為人服務的,是為了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寧。對江媽媽來說,經濟損失補償其實并不是她的最大關注點,為女兒討回公道才是她的精神支撑。法律充分理解這種白發人送黑發人的苦楚,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給予原告相應的精神損害補償,體現了法律的以人為本。

  依照二審終審的司法審判制度,目前該案還不能完全畫上句號,但一審判決中所展現的用事實說話、所體現的人文關懷,以及對社會良善、公平正義的護持,值得點贊,也讓人欣慰。其體現出的法治進步和法治精神,具有標杆意義。(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丁雪輝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