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耍賴哭窮也沒用,知網敗訴背後:你不用我,還能用誰?
http://www.CRNTT.com   2022-05-13 20:40:18


  知網上訴哭窮被駁回了,該賠的還得賠。這個事情最開始要從一樁很轟動的案子說起,有一天,一位老教授忽然發現,在知網上下載自己寫的文章竟然要付費,感到十分不理解的他一紙訴狀就把知網告上了法庭,最終累計獲賠70餘萬元。知網這邊,也出來道歉了,但隨後就下架了人家全部論文。

  緊接著,這位老教授的妻子也把知網給告了,這一回知網選擇上訴,原因是嫌賠償金過高,知網算了算,如果按照這位老教授的賠償標准來,知網在庫作品大概要賠償1200億。

  咱有一說一,知網雖然在法律上敗訴,在學術界上可是贏麻了。衆所周知,知網不生產知識,它只是論文的搬運工,說好聽點叫版權代理商,說難聽點就是版權流氓,這麼多年,知網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於薅作者羊毛,織自己的棉襖,而這些羊毛撑起了它在國內學術資源界支配性的地位。

  而要追溯這個地位的源頭,得從1999年說起,知網前身叫"中國期刊網",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它設立的初衷真不是知識付費,而是知識共享,按理說這是個好事兒,所以一經成立,就得到了包括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多部委的支持,大量高校無私貢獻了自己的學術資源。

  最初的時候確實實現了知識的共享。但隨著知網的快速發展,最初的共享就變味了,一個帶有公益屬性的平台商業訴求越來越強,反而變成了學術的成本,而且這個成本水漲船高。

  說到這兒,大學生們,你知道為了讓你享受知網的服務,你的母校有多努力嗎?2021年購買或續訂了知網數據庫的高校不到100所,這些高校采購成交金額超過6000萬,平均每所花費超70萬元。

  那你說,不能買別家嗎?這真想多了,市面上幾乎沒人是它的對手,知網收錄文獻數量與合作機構數量都要遠超國內同類文獻數據庫,收攬了六千萬份獨家文獻,就衝這個,高校很難棄用知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