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豈能如此批量“制造”博士?
http://www.CRNTT.com   2022-07-25 17:51:29


  這兩天,邵陽學院一紙《出國攻讀博士畢業返校與同類型擬引進博士名單待遇公示》在網上火了。根據這份公示,該校引進23名在菲律賓亞當森大學讀取哲學(教育學)專業的博士生,平均每名博士生引進花費84.4萬元,合計1800多萬元。

  重金引才原本是好事一樁,為什麼在這裡變味了呢?原來,這23名博士中,有22名之前就是學校工作人員。近三年來,他們在亞當森大學攻讀哲學(教育學),然後“畢業返校”。而根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反饋,這所大學已被納入學歷學位認證加強認證審查的名單,疫情期間還多次被舉報針對中國市場大肆開設低質在綫課程。事實上,該校不少老師就是靠在綫上網課完成了學業,這樣的博士含金量有多少,不言自明。

  作為高校來講,學校要發展,教育改革要深入,就必須緊緊依靠高質量的教師群體。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高校為教師攻讀在職博士學位提供資助和獎勵。但像邵陽學院這樣批量“制造”博士、“出口轉內銷”的,在媒體報道中還不多見。那麼,這所學院為何對博士的頭銜和數量如此心心念念?

  這要從高等院校的設置講起。我國現行的本科高等學院,有大學和學院之分。一般認為,大學更具有綜合性,而學院重在應用性,二者有明顯區分,其中之一就是師資要求。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本科普通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比例不低於30%,是學院的必備條件之一;而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比達到20%以上,才是成為大學的基本門檻之一。

  放在高等院校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這直接造成了學院競相更名的現象。在許多學院看來,雖然自己有一定的辦學特色,但無論是在社會整體認可度還是相關部門重視力度方面,都不如大學有名頭、有吸引力。因此,他們紛紛掀起“更名潮”,不少省、市還把支持學院更名大學事項列入“十四五”規劃。然而,一些學院自身競爭力不够,在對外引進博士的招聘中屢屢“碰壁”,無法吸引高層次人才加盟,只好另辟蹊徑,通過“注水論文”提升學科排名,通過“制造博士”提高師資配比。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