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醫院不該如此“懸壺濟世”
http://www.CRNTT.com   2022-08-15 18:05:34


  醫生這個職業歷來有懸壺濟世的美譽。近年來,一些過度醫療事件被相繼曝出,受此影響,傳統的懸壺濟世是否還在發揚光大,“過度醫療”究竟是真命題還是偽命題,醫療行業對此緘默,輿論似乎也沒有繼續予以關注。

  近日,網傳四川瀘州富康醫院內部培訓資料中出現“怎麼讓病人給我們排隊交錢”“怎麼讓病人長期留下來”等表述,引發廣泛爭議。隨後當地衛健部門稱,涉事醫院是一家民營醫院,正在接受整頓調查。

  “民營醫院”和“毀人三觀的極端自利言論”,這兩個標簽瞬間引爆網絡輿論場,沒想到輿論場的公共討論變成了“吐槽大會”:“我小孩感冒住院15天,啥事沒有,其他小孩也一樣,進去了都是大問題,不讓走,能把家長給搞死,最可氣的是幾個醫生在辦公室有說有笑地互相問對方幾個病人。”在這類經驗事實引發的集體想象下,既有“同情”涉事醫院的聲音:“不小心說了真話”“愚蠢的既做又說,聰明的只做不說”,更多的是反思過度醫療問題的普遍性:“難道其他醫院就沒這個問題?”

  醫院不論機構性質和規模大小,都應繼承懸壺濟世的傳統,以恢複患者的健康為宗旨,不能在醫治病人的過程中夾雜不道德的動機。關於醫者動機純正問題,唐代孫思邈指出:“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大醫精誠》)“無欲無求”和“惻隱之心”乃“蒼生大醫”的行醫出發點,否則就淪落為“含靈巨賊”。

  “藥王”的這段話堪稱是對“懸壺濟世”的深刻論證。醫生如此,作為醫療機構的醫院,正應當是現代社會“懸壺濟世”的主體。醫院如果不考慮患者的健康問題,而是把患者當作“提款機”,培訓醫生想著如何變著法兒地從患者那裡提取“現金”,這樣的行醫之道,焉能不滋生過度醫療問題?如此醫療之道,醫療機構及其從業者就把懸壺濟世異化成了“懸壺劫世”,用專業手段“黏住”患者,必然導致醫德淪喪,讓本應最該守住道德底綫的醫者拜倒在“孔方兄”腳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