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戴好“緊箍”,遏制科研誠信“闖紅燈”
http://www.CRNTT.com   2022-09-20 19:55:52


  近日,科技部、中宣部等二十二部門印發《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以下簡稱《規則》),進一步規範了調查程序,統一了處理尺度,科研失信行為的調查處理工作有了更具操作性的規範。

  科技發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誠實守信則是科技工作者所應堅守的基本行為准則,是科技創新的基石。科研誠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失信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科技創新,影響科技活動的質量與水平,影響科技發展。

  科研不誠信現象在國內屢見不鮮。科研不誠信也是一種學術不端行為,與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研精神背道而馳。科技領域的失信行為較為常見,與相關的監管不够有力、缺乏具體的獎懲措施等有很大關系。當剽竊、抄襲等也能獲得名利,甚至“功成名就”,久而久之,失信行為就變得越來越嚴重而普遍,甚至開始嚴重侵蝕科技事業。

  近年來,科研失信行為還表現出更強的隱蔽性和複雜性。針對於此,此次印發的《規則》,增加了買賣實驗研究數據、無實質學術貢獻署名、重複發表等7種科研失信行為。《規則》還適應法律變化調整違規處理措施,將“記入科研誠信嚴重失信行為數據庫”單列為處理措施;《規則》也強化了懲戒力度,進一步細化了調查處理職責分工……顯然,《規則》操作性很強,能够進一步織密織牢監管體系,給科研人員戴好“緊箍”,更好地遏制科研失信現象。另外,要淨化科技領域,做到科研誠信,還要重視加強社會監督,滿足公衆對科研活動的知情權與監督權,完善監督機制。

  遏制科研不誠信現象,要踐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通過制度+教育、懲治+教育,疏堵結合、打防結合,還要獎懲分明,要與時俱進,擰緊責任鏈條,形成各方合力,這樣才能更好化解與“狙殺”科研失信行為,從而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來源:每日甘肅網 作者:戴先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