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中日韓必須先面對東北亞的集體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1 11:11:26  


  中評社香港4月11日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4月10日抵達韓國首都首爾,開始對韓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7年來中國總理首次正式訪問韓國。韓國是溫家寶總理此行的第一站,今天他還將赴日本訪問。溫家寶總理在與韓國總統盧武鉉的會談中,討論中韓關係、朝鮮核問題、經貿合作、建立自由貿易區等議題。接下來,人們也許更想知道,在時隔多年之後,中國國家領導人重新踏上日本土地,中日高層之間將會用什麼成果展示中日關係“融冰”。
  
  新京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地區擁有最多的共同歷史和文化記憶,那麼,這個地區就是東北亞。中日韓等東北亞國家有著極為相似的文化淵源,各國的傳統文化甚至節日安排都有相同或相似之處。近年來,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此次溫家寶總理出訪韓國,更將自由貿易區作為重要議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訴求使得東北亞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積極因素。
  
  然而,對目前的東北亞集體發展來說,並非沒有困擾因素。目前仍然高昂的歷史成本與地緣政治成本,是東北亞各國走向戰略互信的最大障礙。
  
  社論說,從歷史問題上看,儘管中韓都有要求,安倍晉三上任後中日關係也有回暖跡象,但這並不意味著中日之間的歷史成本已經降低。同時,中日、中韓之間還存在領土和專屬經濟區的爭端,地緣安全成本也同樣成為國家關係中的阻礙因素。
  
  但是,也應該看到,同樣高昂的歷史成本和地緣政治成本,卻沒有給歐洲一體化帶來本質的傷害。在一個戰爭頻繁、恩怨錯節、安全問題複雜的大陸上,一個利益共同體形成並成熟起來。今天的歐盟之所以能在國際事務中擁有巨大影響力,本身就是歐洲一體化帶給它們的益處。因此,歷史成本和地緣成本並非不可“降溫”。
  
  社論指出,東北亞各國相處,也並沒有結構性矛盾。關鍵在於彼此能否看到高昂歷史和地緣成本帶來的利益傷害,能否將東北亞作為全局外交政策的“第一島鏈”。當然,歐洲與東北亞的客觀現實並不等同,但歐洲在這方面的經驗,應該真誠借鑒。
  
  隨著溫家寶總理近日的出訪,中國已經逐漸明確自身的態度和行動,並推動中國在東北亞視野中看待傳統的中日、中韓關係,中國也正進一步把中日、中韓這些雙邊問題納入東北亞的多邊格局中,並提供必要的安全、貿易和文化議程,塑造中國的利益和行為的最好希望,通過協作迎接共同面臨的挑戰。
  
  這其中不但包括進一步加強中韓之間的政治、經貿和文化關係,也包括明確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內涵與任務。
  
  東北亞要發展,中日、中韓之間就有必要形成戰略互信和良性合作。儘管成本高昂,但在共同利益面前,沒有不可跨越的障礙。我們已經看到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中國與日本、韓國成為了六方會談的重要三方;也看到日本在經歷了數年“政冷經熱”的中日關係後,將改善對華關係作為外交成績的重點,儘管這些是最迫切的,也可能是暫時的。
  
  更多的是,中、日、韓三國之間是否能建立長效磋商機制,明確互惠關係的範疇,探討東北亞發展中無法回避的歷史與地緣安全話題。
  
  社論總結,東北亞是世界的東北亞,但它首先是東北亞人的東北亞。這意味著中國、日本和韓國無論是誰,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必須先面對東北亞的集體問題。無論哪個國家,如果不能負擔起東北亞的責任,就很難證明自己有能力做負責任的大國。這更提醒人們,中日韓三國也必須在東北亞發展中承擔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使命,完成東北亞國家的互利和共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