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千萬別成第二個李遠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6 11:24:08  


李安4日出席「用感性與理性看台灣電影」座談會,蘇貞昌在座上聆聽。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1986年,李遠哲戴上諾貝爾化學獎桂冠;相隔20年,李安以「斷背山」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榮耀。李安的一舉一動如今都在鎂光燈關注下,他,會是第二個李遠哲嗎? 

  台灣東森新聞今天發表文章說,李遠哲的學術成就是不容置疑的,他的榮耀在於戴上桂冠得那一刻,但是,「台灣終於吐一口氣」的政治氛圍卻將他無限放大,於是,他領導教改,在大選時站出來登高一呼,各界都想「倚重」他。 

  文章說,不能否認,科學家李遠哲就在吵吵鬧鬧的政治角力中被消耗掉了,就像一雙走路鞋,錯放在短跑選手穿鞋的腳。電影人李安,他幾乎可以算是藝術家了,4日他出席一場座談會,在台上暢談他熟悉的電影,為台灣電影向坐在台下聆聽的蘇貞昌請命,他語氣堅定,態度溫文儒雅。 

  李安直言,像他這種「大導演」已經不需要政府幫忙,政府最應該輔導的是「獨立思考」的電影人。沒有利害關係,李安不需要名氣和金錢再為他「錦上添花」。李安很敢講話,他要求政府用專業人士主導電影政策,呼籲電視台少播韓劇。李安說出了很多人的內心話,也因為他「夠份量」,沒有人敢站出來說他的不是。 

  文章指出,李安的故鄉在台南,他的年輕歲月曾在花蓮度過,他闖蕩好萊塢,功成名就。他既本土,又具國際觀,他對電影的思路既傳統,又現代。李安的成長背景、奮鬥歷程,和台灣史上多位政治「名人」的成功之途多麼相似,他的成功,完完全全打進台灣人的心坎裡,那是種「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李安說,他擔心他這一代創造的環境污染了下一代,埋沒他們的才氣。身為專業電影人,李安很樂意回答任何與電影相關的問題,但是,開始有人向他提問「政治」、「教育」、「政策」等超出藝術家管轄範圍內的問題,這就令人擔心了,因為這樣的操作模式和李遠哲涉入「政治圈」初期相似。 

  文章表示,李安是不折不扣的「台灣之光」,他是電影人的指標,但他的專業絕對不適合其他領域再「倚重」了,讓李安保有電影人的純淨吧!千萬別成為第二個李遠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