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藍籌股上市不應看作“抽水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8 07:13:17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一直備受詬病的內地優質企業爭相海外上市的“偏好”,因中國銀行6月1日在香港聯交所挂牌後隨即馬不停蹄的“海歸”而改寫。上海證券報文章指出,中行以及今後類似內地優質企業向內地市場的“海歸”,從長遠來看,給A股市場帶來的是有利於市場穩定運行的“定海神針”。

  文章稱,同時,市場分析人士也指出,中行如此“巨無霸”式的IPO行動,也直接考驗著內地證券市場對類似規模的優質企業,究竟是“衷心期待”還是“葉公好龍”。

  天時地利人和,中行注定要成爲第一根插進內地市場的“定海神針”。

  中行的總股本,包括目前暫未流通股份、已上市的H股和擬發行的A股(以100億計),將超過2500億股,從而成爲國內證券市場上體量最大的個股,對滬市大盤和指數必將構成重大影響。

  文章表示,上市公司的規模和質量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石。一個缺乏一定規模和質量的上市公司的證券市場,注定是一個邊緣化的證券市場。內地市場如若不想被邊緣化,祗有吸引類似中國銀行這一類的優質巨型企業登陸。

  事實上,近年來,一些真正能反映中國經濟成長的藍籌企業,正是集中在電信、銀行、能源、保險等經濟領域,多位質地優良、盈利能力强勁、業績穩定的大型企業和“航母級”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定海神針”。因此,祗有這樣一批“定海神針”的加入,A股市場才將能真正成爲反映中國經濟穩定持續增長的“晴雨表”,而不再是邊緣化的多事之所。

  儘管市場一直抱怨內地衆多的優質企業紛紛海外上市,導致國內“上市資源”的流失,但真到了這種優質“上市資源”回歸的時刻,市場的表現還是讓人無奈。市場在一片狐疑中持續上演“指數驚魂”。

  文章認爲,中行此次回歸A股市場,可以說帶有一定開創性和探索性,如果市場表現出一種“葉公好龍”的市場狀况,勢必會影響到隨後的一些優質企業回歸A股市場的進程。

  一個很明顯的道理是,要把A股市場真正辦成具有長遠投資價值的國際性的證券市場,迫切需要注入源頭活水來擴大規模和改善結構。推動更多的優質公司在國內市場發行上市,其中包括一些資源壟斷性企業在內地上市,對內地市場建設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因此,中行以及隨後可能回歸的交行、建行以及將要上市的工商銀行等此類超級藍籌登陸A股市場,不能僅僅從短綫上看成是市場資金的“抽水機”,更應從長遠著眼,將其看作是讓內地投資者正常分享中國經濟金融改革成果的一次機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