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美國打伊朗難下決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2 16:09:46  


  伊朗總統內賈德在拉美做了一番令人炫目的表現後,9月19日來到紐約聯合國的更大舞台。而恰在此時,美國《時代》周刊赫然將內賈德放在了雜志的封面上,還用了《戰爭將是怎樣的》這樣的驚人標題。《時代》周刊的文章似乎在發出一個重要資訊:美國已經對用政治手段迫使伊朗放弃核計劃失去了耐心,戰爭已經成了美國“嚴肅考慮的選項”。美國之所以還沒有下決心動手,是因爲華盛頓對戰爭將帶來的後果同樣充滿了憂慮。

  攤牌已經不可避免?

  《時代》周刊爲伊朗的事一口氣采訪了華盛頓、德黑蘭和中東其他地區的數十名專家和政府官員,提出的問題是當前最令美國痛苦的:如果想阻止伊朗的核計劃,只剩下動武這一條路?而一旦真的動起手來,戰爭的進程和結果將會怎樣?

  《時代》周刊稱,聯合國安理會正式要求伊朗停止鈾濃縮計劃後,德黑蘭政府足足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才予以答復,而且在答復時從不鬆口,還提出種種條件,表明德黑蘭方面幷沒有退讓的意思。伊朗總統內賈德近來又到處尋求國際支援,拖延解決核問題的腳步。多年來的“討價還價”已讓美國從白宮到軍方高層普遍感到,再這樣發展下去,美國與伊朗攤牌已不可避免,而要采取軍事行動,一定得趕在伊朗擁有核武器之前。

  事實上,美國軍界一直在討論動武時機。美國情報部門的有關負責人今年4月曾說伊朗離造出核武器還有5年,而一些專家則認爲,不用等到伊朗造出核彈,只要伊朗能夠獲得足夠造出核彈的鈾,就已經很危險了。現在距離這條“紅線”,可能只剩下一年。

  最近,美國海軍接連下達了兩道命令,一個是要求有關艦艇在10月1日前做好出發的準備,一個是海軍作戰部部長要求重新評估長期封鎖位于波斯灣的兩個伊朗石油輸出港的計劃。《時代》周刊指出,這似乎預示著美國正準備同伊朗開戰。有消息稱,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阿比扎伊德已經把伊朗問題列上了月底會議的議事日程。倫敦一家對外政策智庫的伊朗問題專家也認爲,目前這個階段,“大戰一觸即發”。但也有五角大樓的官員說,除海軍加強了對海灣地區的監控外,美軍幷沒有其他動向,至于加強監控,也是在伊朗8月試射了地對艦導彈後才采取的措施。

  不過,內賈德認爲,“衝突和對抗幷非美國和伊朗注定要面臨的命運”。他認爲在與伊朗就核問題進行磋商時,美國人應首先改變處世態度和行爲方式,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他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說,伊朗一向反對開發核武器,2005年他曾在聯大發言時提議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解除所有核國家的核武器。他強調《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里沒有任何一處寫著必須贏得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的信任才能研製核燃料。他相信美國政府不會失去理智,不顧一切地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

  戰爭怎麼打?

  《時代》周刊認爲,打伊朗的觀點表面上看是荒謬的,因爲美國如今還在伊朗兩側(伊拉克和阿富汗)進行著兩場沒結束的戰爭,每天耗費著大量的軍力和財力,連美國的盟友也大多認識到,不能再跟美國去中東冒險。

  美國也很清楚,在軍事衝突中要冒極大風險。目前,沒有人再討論是否要采取地面進攻,因爲美國的很多地面部隊都已經陷在了其他地區。如果美國的目標僅是阻止伊朗實施核計劃,空中打擊顯然更有效、更安全。專家認爲,目前伊朗境內與核有關的設施約有18到30處,分散在各地,其中一些是公開的,有些則被僞裝成普通工廠,還有些則深藏在地下。

  據報道,美軍戰機將利用衛星制導武器及鐳射制導炸彈,在衛星、偵察機和無人機的幫助下,完成大部分的打擊任務。由于許多目標都隱藏在厚厚的加固混凝土下,美軍不得不對其進行多輪轟炸,才能保證其被摧毀。這使得美軍飛機有被伊朗擊落的危險。雖然美國的潛艇和海面艦艇也可以發射導彈對目標進行打擊,但這種導彈的彈頭太小,不能給加固的混凝土掩體以有效破壞,因此很難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時代》周刊還預計,以色列這個美國在中東最堅定的盟友,在權衡利弊之後,也會打消替美國出頭的念頭。文章指出,雖然以色列非常希望毀掉伊朗的核設施,也擁有成功摧毀伊拉克核反應爐的經驗,而且一直沒有停止爲打擊伊朗而進行的專門訓練,但這幷不意味著以色列會主動偷襲。以色列雖然擁有可以從陸地和潛艇上發射的常規導彈,但數量和射程有限。因此,以軍突襲伊朗最可靠的就是動用美制F-15和F-16戰機配備的精確制導炸彈。即便是走“最直接的路”,以軍戰機接近伊朗境內的目標也要經過長途飛行,還要飛越其他國家上空,特別是美軍控制的伊拉克領空。因此,以色列至少需要得到美國默許才能對伊朗動手。另外,由于兵力有限,以色列只能選擇重點目標進行打擊,但這僅能讓伊朗核計劃暫時中斷而已。何況,打擊伊朗換回的,只可能是大規模的報復。

  打了之後還是噩夢

  對伊朗的軍事打擊會不會奏效呢?專家們普遍認爲,針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行動將有很大的獲勝概率,但代價也會十分慘重。對伊朗核設施連續幾天的打擊,將使伊朗的核計劃至少推遲2到3年;如果打擊徹底,還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伊朗成爲地區核大國的設想。不過,也有人認爲,另一種可能是美國的大規模打擊過後,伊朗的一些核設施仍然完好無損,因爲美國的打擊計劃只能摧毀已知的目標。

  “問題不在于我們能否打擊或是打擊的效果如何”,美國中央司令部前司令津尼說,“問題在于我們準備好應付接下來的問題了嗎?”過去5年一直爲美國決策層進行美伊戰爭假想演示的前空軍上校加迪納說,每次進行演示都會産生一個噩夢般的結果:無論美國的打擊如何成功,都會招致伊朗的各種不對稱報復,包括恐怖襲擊。美軍方設計了伊朗最有可能的三種反應:首先是批准真主党進攻以色列,將以色列拖入戰爭,幷以此凝聚國內的支援。

  其次,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煽動儘量多的暴亂,因爲那里駐扎著約16萬美軍,而且對當地控制力很弱。伊朗有能力在較短時間內組織對美軍的重大打擊。

  接下來就是石油。伊朗將在霍爾木茲海峽這個波斯灣的瓶頸布設大量水雷幷部署炮艇,對油輪進行破壞。時可能使國際原油價格漲到每桶100美元以上。

  這些可能的後果將使原來美國對伊朗的一場有限戰爭變成一場牽涉面複雜的戰爭,幷可能最終演化成地面戰爭,而藉口也是個問題。津尼說:“對伊拉克我們可以說是解放那里的人民,但一旦在伊朗陷入地面戰爭,我們將啞口無言。”

  聯大上演“隔空”較量

  美國也在反復思量,是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損失大,還是同有核的伊朗共處代價高昂?除戰爭外,還有沒有其他選擇?一個方案就是接受伊朗作爲核國家,幷學會與其共處。但這個方案的前提是寄希望于伊朗的核力量是用于威懾而幷非要“先發制人”,而危險是伊朗可能會由此控制伊拉克乃至整個中東,使美國難以插足;還可能刺激沙特、埃及等國家也搞核計劃,挑起中東新一輪軍備競賽。無論哪種結果,都是美國不願看到的。

  一名美國政府官員稱:“我們不希望迫使布什總統在伊朗擁有核武器和戰爭之間作出選擇,爲避免這一情況出現,最好的方法是盡一切力量進行外交斡旋。”本周在紐約,美國國務卿賴斯就將繼續致力于推動對伊朗進行新一輪制裁。賴斯的顧問希望用談判和暫停、延遲鈾濃縮計劃的方式,期待等到一個更實際的伊朗政治派別掌權。據悉,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索拉納將與內賈德會晤,法國總統希拉克18日也表示建議伊朗核問題六方放弃將伊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但同時伊朗須暫停鈾濃縮活動。

  伊朗政府堅持認爲本國擁有開發核能和進行鈾濃縮的權利。近幾個月來,內賈德走訪全國各地,一路宣傳在核問題上采取的強硬政策,幷把鈾濃縮計劃定爲一項國家事業。另一方面,內賈德和布什的較量不斷繼續。在兩次公開邀請布什當面辯論遭拒絕後,內賈德肯定會利用聯大講台與布什展開一次“不見面的較量”,這可是對美國人忍耐力的一大考驗。(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