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立委”選舉牽動三月大選 未知鹿死誰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8 00:43:49  


  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作者 文心)備受各方關注、被視為2008“大選前哨戰”的臺灣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終於塵埃落定,國民黨成為最大的贏家,一舉拿下81席,取2/3以上席次的壓倒性優勢,而民進黨則僅得27席,遭遇其創黨以來最慘重的失敗。這是臺灣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後的首場選舉,而且時間點是在3月“大選”前夕的敏感時期,加之是首次與兩項公投一併舉行,因此具有同此前“立委”選舉不一樣的特殊性,選舉的結果不僅攸關未來幾年臺灣的政黨格局,更直接牽動3月的選舉。

  一、新選制下的首場實戰,政黨版圖位移

  2004年“8.23修憲案”,台“立法院”從第七屆起席次減半、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這對於臺灣的各政黨來說具有不同的意義,大黨趁機擴充地盤,小黨空間受到嚴重擠壓。經過新選制下的第一場實戰檢驗,臺灣政黨版塊出現了位移。

  2000以來北藍南綠、中部拉鋸的態勢被打破,國民黨幾乎事囊括了北部和中部的所有席次,除守住臺北縣2席外,民進黨在臺北市、桃園縣、台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和雲林縣全部掛零,選前民進黨大聲宣稱要“決戰中臺灣”,但結果顯示,民進黨在北部和中部全線潰敗。而藍軍則繼2005年縣市長選舉攻佔中部縣市之後,一舉跨過被視為藍綠政治分界線的濁水溪,繼續向南挺進。在一向是綠營大本營的南部各選區,藍綠打成平手,國民黨拿下一半席次。最讓民進黨驚心的是,被視為“深綠鐵票區”的高雄縣、市,國民黨分別拿到3/4和3/5的席次,顯見南部綠色版塊已經發生鬆動,藍營勢力已打開突破口。

  這次選舉決出臺灣政黨實力消長的新態勢,作為臺灣最高民意機構的“立法院”也由此劃出“大藍對小綠”的最新政黨版圖,未來幾年中“立法院”將呈現國民黨和民進黨不均衡對峙的“兩黨格局”。台聯黨、新黨及被稱為第三勢力的多個小黨的政黨得票率均未達到5%的政黨門檻,走向泡沫化,國、民兩黨的得票率分別為51.5%和36.9%,瓜分了所有不分區席次。

  國民黨擁有的81席,已大大超過“立法院”2/3的席次,加上親民黨和無盟,泛藍勢力共86席,擁有超過3/4的優勢,這意味著未來國民黨可以主控“立法院”,具備主導議事、重大法案過關、“倒閣”、“罷免”、“修憲”的能力,國民黨對臺灣政局的主控力也因此而大幅提升。

  二、民進党施政背離主流民意、缺乏反省能力導致慘敗

  選前各方就分析,對民進黨來說,這是一場輸多贏少的的選戰,但恐怕連民進黨自己都沒料到,會輸到這麼慘,僅拿到1/4的席次,成為一個與對手實力懸殊很大的、真正的“立法院”少數黨,個中原因何在?

  首先,自2005年陳水扁家族和一系列高官爆出重大弊案以後,民進黨在執政無能之外又加上貪污腐敗,一向以“清廉改革”自居的民進黨形象急速下跌,“立委”選前媒體的民調其政黨支持度最低時不到20%,不滿意度高達54%。島內民眾對民進黨執政怨聲載道,民心思變,民心思治,如此低迷的氣氛,民進黨的這場選舉當然是一場苦戰。

  其二,近幾年來民進党在陳水扁的帶領下,“正名制憲”、“去中國化”,在“急獨”的路上一路狂飆,以為死死抱住深綠基本盤就能站穩腳跟,在選舉中立於不敗,以至於黨內“急獨”勢力惡性膨脹,只見“上杜下謝一連莊”式的人物在臺面上活躍,而持不同意見的聲音完全被壓制、排擠,“立委”黨內初選時竟以所謂“排藍條款”運行,敢於發出批評聲音的“十一冠”一個接一個落馬。民進黨從上到下被深綠所綁架,從原來的多元化變成一言堂,完全失去反省自清的能力,其政策路線越來越偏激,完全背離了期待和平安定的主流民意,這樣的政黨,如何能獲得選民認同?焉能不敗?

  其三,作為民進党舵手的陳水扁,為了轉移社會對其無能貪腐敗的批評、為了防止“跛腳”保住權位、更為了坐穩“台獨”教主的寶座為自己下臺預留出路,在選前半年重操“公投綁選舉”的故技,罔顧民生,不顧兩岸關係驟然緊張,對國際社會的反對充耳不聞,以破釜沉舟的姿態狂打“入聯公投”。為了玩弄選舉花招拉高投票率,陳水扁和民進黨強硬堅持“一階段領投票”,甚至不惜以“戒嚴”相威脅,民眾對其如此肆無忌憚操弄“公投”心生厭倦。陳水扁只管盡其所能在在浪尖上弄潮,實際上已成為“票房毒藥”,陪上的卻是民進黨的選情與執政前途,難怪選舉結果出來後,島內媒體評論認為“這是民眾對陳水扁的不信任投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