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長廷有登陸一行,他的“憲法一中”概念不由得不格外凸顯,特別因民進黨非無可能勝出下屆大選,而其等亦深知兩岸問題乃彼等之最後一里路而有思務實化。 |
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電(作者 盧卡爾)十八大即將召開,以習近平為首的新班子雖皆非政壇新人,但居主政之位後不是不可有新作為,兩岸關係將能有何新形勢的開展?值得探討。
馬英九起用親信金溥聰做駐美代表,王郁琦為“陸委會主委”,二人的份量完全不成比例,再加上江炳坤由林中森替代,林在兩岸關係的工作方面上當然萛不上是重量級,馬政府“重美輕中”的傾向再清楚不過,馬英九作為親美派的本質亦展現無遺,難怪他竟會說出絕不聯合大陸保釣,此番對陸方甚無情的話。馬的雙十談話首度提到要和大陸展開“民主法治的對話”。諸多事象顯示馬對兩岸關係的企圖心已呈疲態,馬政府的“先經後政”及“先易後難”之兩岸政策在後ECFA階段的推展顯已進入難以為繼的困局。
具體而言,“和平協定”及有關的政治協商能否搬上檯面,懸念和變數仍大,終究因國共這些年的交流及合作並未能就兩岸根本的政治定位達成共識,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故而針對近年國共所營造出的兩岸路線圖,大陸一方不是不應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甚至另作策劃。
這同時,謝長廷有登陸一行,他的“憲法一中”概念不由得不格外凸顯,特別因民進黨非無可能勝出下屆大選,而其等亦深知兩岸問題乃彼等之最後一里路而有思務實化。然誠如謝行前曾說未知此行所開之路是否能走得下去,這基本又受決於大陸一方的態度和取向。一若賈誼《過秦論》有“攻守之勢異也”之說,北京新屆當局對兩岸的形勢重新思維自非不宜也,借勢尋找新及有效的著力點,首先即不必然因循“重國(民黨)輕民(進黨)”的做法。
再從人的方面看,馬英九本人從未涉足大陸(不含香港),在掌握第一手印象這點上甚至不如民進黨眾大佬。馬一向深懷“外省原罪感”,甚敏感於被扣上“親中賣台”的“紅帽”,於此方面反有較強的自我節制,難免時而糾正過度。既如此,北京往後又何需只對國民黨一方的人物情有獨鍾?莫如淨空成見,平等對待台方國、民二黨人士,既是應有的禮數,亦出自實際所需,畢竟國民黨只代表一部份之台方,而民進黨所代表的部份對兩岸關係的走勢不但有其“在地”的先天優勢,後天上還具有更能起牽製作用的條件。何況兩岸交往非鬥爭,完全不必採用“拉一打一”的戰術,不但正面的作用有限,反更敵化另一方,結果得不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