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昨天,記者從國家衛計委獲悉,衛計委會同財政部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力爭在今年10月底前,將國家談判藥品納入新農合報銷藥物目錄。今年5月,國家衛計委對外公布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3種談判藥品價格降幅均在50%以上。
據了解,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藥品,包括有慢性乙肝一線治療藥物替諾福韋酯、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與之前公立醫院的採購價格比較,3種談判藥品價格降幅均在50%以上,其中,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替諾福韋酯的降幅達到了67%。
昨天,記者從國家衛計委獲悉,近日,國家衛計委會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國家談判藥品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政策銜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根據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及時調整新農合報銷藥物目錄。尚未調整的省份,要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新農合籌資水平、醫療服務能力、地方疾病譜變化等實際情況,在執行談判價格的基礎上,力爭在2016年10月底前將國家談判藥品納入新農合報銷藥物目錄,並報國家衛計委基層司備案。基金支出壓力較大的地區,可選擇部分品種或從大病保險做起。
■解讀
各地醫保銜接政策實施仍“參差不齊”
專利藥、進口藥價格昂貴是導致百姓“看病貴”的原因之一,談判小組專家、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成軍認為,通過國家談判降低藥價確實能使百姓得到實惠,但真正從根本上解決用藥難、用藥貴的問題,還需要加強藥品審批、醫保等各方面政策的銜接。
談判藥品公布已過去近5個月的時間,然而因醫保銜接上出了問題,這項政策在地方的實施“參差不齊”。
截至8月底,雲南、海南、廣西等17個省份完成談判藥品與醫保報銷的對接,其餘省份卻未將藥品納入醫保。由於一些省份間出現了價格懸殊,導致部分患者跨省買藥。
有專家表示,一旦談判藥品遲遲不能進入醫保,將形成“壞的示範效應”。降價的藥企是想用低價交換進入醫保後的購買量,如果沒法進入醫保,就沒有藥企願意進行藥價談判了。
(來源: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