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戛納會見法國總統薩科齊。 |
中評社香港11月8日電/馬來西亞《南洋商報》11月7日載文《G20峰會中國發聲 美歐應棄對華迷思》,摘要如下;
世所關注的“二十國集團”戛納峰會閉幕,高潮迭起不亞於戛納電影節,而峰會並未給歐債危機提供更高的藥方。中國強調歐洲應該發揮“自救”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不關心歐債危機。
就在峰會期間,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署名文章,闡述中國政府有關原則立場。文章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中國實施擴大內需來應對危機。二是中國穩定出口的同時擴大進口,為促進對外貿易平衡。三是批評某些國家把經貿問題政治化。
中國的態度已經表述得相當清晰。一是指向性,對美歐喊話,表達中國對多年來對華貿易政治化的不滿;二是立場性,可謂鮮明,三方貿易不平衡的責任不在中國,不在人民幣匯率,而在對華的貿易壁壘和政治設障;三是訴求性明確,歐洲應放開對華高科技出口限制和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四是給予美歐希望願景,中國將加大進口力度,未來五年內實現進出口平衡。
若從長遠的世界政治經貿趨勢分析,本輪G20可稱得上是中美歐貿易的轉折點。對美歐而言,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中國的援助,但同時也比任何時候對華的貿易順差感到“忌憚”。危機中的美歐加上特殊的政情國情,將會加劇美歐內部的政治焦慮和權力博弈,因此會加深對華的貿易“恐懼”,提高制華的門檻。此前美國參院通過人民幣匯率的相關法案就是明證。對中國而言,賦以政治偏見的貿易制裁絕對不能忍受。
本輪G20峰會,中國才會幾乎呐喊,呼籲美歐給予中國公平的貿易待遇。中國以此為契機,建構一個新型的中美歐政治經濟新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