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31日電/聯合報今日刊發台灣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兼亞太所所長蔡增家的文章指出,正如選前所預估,民主黨在日本眾議院大選獲得壓倒性的勝利。這次是一九五五年以來,首次有在野政黨能夠在眾議院選舉中單獨拿到過半的席次,同時在民主黨獲得多數穩定席次的情況下,日本的政黨輪替將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兩黨政治正式確立。
民主黨執政之後會出現政黨“切割性”的現象,也會強化其政策的“意志性”,使得民主黨執政所產生的蝴蝶效應逐漸發酵。
首先民主黨政黨“切割性”的現象,出現在它要打破過去自民黨時期官僚主導的政治模式,而改由政治家主導的政策導向。眾所皆知戰後日本經濟的高度成長全都依賴全能官僚的主導,這讓日本人民信任官僚,而不相信政治家,而現今民主黨竟然要大開倒車,主要原因是在過去廿年期間,由於官僚體制的故步自封,讓日本的政經體制面臨國際環境大轉變而無法及時調整,造成日本戰後最長時期的經濟不景氣,因此,民主黨希望改由政治家主導來負起完全的政治責任。
其次是民主黨執政之後所產生的政策“意志性”,最近許多新聞評論以一九九四年的社會黨村山富市政府為例,認為民主黨執政之後許多選舉政見將會無法實現,畢竟當在野黨與成為執政黨所考量的面向是大不相同的,因此,終究民主黨還是要回到自民黨的傳統路線。但是日本在過去的政黨輪替,大多是以聯合政府模式所形成,而這次是卻是由民主黨單獨取得過半席次,所以民主黨執政之後政策的意志性與貫徹性將會比過去更強烈。
那麼在這兩項因素下,民主黨執政之後對實際的政策會產生何種的蝴蝶效應呢?
首先以外交政策為例,過去日本的外交政策在官僚主導政策下,並不會受到政權更替的影響,具有相當的一致性,甚至還欠缺彈性;但是在由政治家主導之後,外交政策將會比過去更貼近民意,而不會產生政治熱、民間冷的特殊現象,但是政策的延續性則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其次,過去日本政府所實施的經濟政策與民眾實際感受的差距相當大,社會福利政策也無法落實到人民的真正需求;而在政治家主導之後,日本的經濟政策與福利政策將更能貼近民意,同時更能照顧中下階層人民的需求,日本將會逐漸轉向社會福利國家。
最後,過去台日關係時常受限於官僚體制的限制,在民主黨執政轉為政治家主導後,台日關係或許能比過去更具有政策的彈性。因此面對一個全新的民主黨政府,不知道我們政府準備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