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4日電/政論家趙少康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評析台灣奢侈稅,指出此舉打壓消費大搞民粹,只是爽一下而已。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奢侈稅雖是一種民粹,台“立法院”還是會通過的,因為選舉要到了,藍綠“立委”都不敢明目張膽的反對,最多做一點技術上的修正。奢侈稅把飛機、遊艇、汽車、會員卡和房屋稅放一起實在很奇怪,這兩天更傳出要把五十萬以上的家具也課奢侈稅,更令人不解。
說為了怕房價泡沫、怕中低收入者買不起房子,所以要打擊投機,理由還說得過去,對家具抽奢侈稅,目的是什麼?我固然不會花幾十萬去買一套家具,但有錢人願意付五十萬甚至五百萬去買,干我何事?既不會影響金融秩序,也不會排擠一般人買普通家具,政府管那麼多做什麼?是要做道德警察嗎?蔣經國當初搞的公務員十戒及梅花餐而今安在哉?
打壓消費大搞民粹
我們的汽車關稅已經很重了,在台灣買一輛進口車,在歐美可買兩輛,貨物稅也隨著排氣c.c.數累進,為何還要課奢侈稅?私人飛機也沒有幾個人有,跟歐美比起來差太多,至於遊艇,更是可笑,台灣號稱遊艇製造王國,一共有幾艘遊艇?我在台北市長選輸後沒事幹,花了三個月在關渡學開船,但考上動力小船執照後,就沒開過一天船,也不是沒動念要買船,但船放哪裡?港口管制又嚴,出個海很麻煩,海象又常不好,想想就算了,台灣四面環海,過去戒嚴怕船跑大陸,現在開放了,不是應該鼓勵大家多朝海上發展嗎?遊艇不是應該推廣而非打壓嗎?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對高價汽車課稅,他不會只買空車,以後再分別裝上冷氣、音響、電腦、安全氣囊、導航設施、倒車雷達甚至輪胎嗎?一套家具不會分成幾部分買嗎?
美國在1991年曾向遊艇開徵奢侈稅,但有錢人轉向巴哈馬購買遊艇,使佛羅里達遊艇銷售量下降90%,連帶使高級汽車銷售量也急跌,美國國會預期會收到三億美元的奢侈稅,結果只收到三千萬元,而且造成廠商降價、停產,最後倒楣的是員工,在1993年,美國政府不得不取消“虧本”的奢侈稅。
前兩年金融危機時,政府還大發消費券,每天大聲疾呼要大家消費,現在經濟才剛轉好,又面臨阿拉伯國家動盪,油價、金價狂飆,主要國家主政者都戰戰兢兢,不知會面對什麼變數,我們有那麼雄厚的本錢在此時打壓消費嗎?除了為爭取選票的民粹考量,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但小心偷雞不著蝕把米。
重稅抑房價待商榷
對於房價,“住者有其屋”應是政府的責任,但“不問價格”、“不問地區”是否合理?我為了愛看海景在“萬里”買了一小屋,十年來一毛也沒漲,還付了一堆稅費,現在賣付了稅還可能賠錢,這還是在新北市,如在中南部會怎樣?事實上漲得兇的都是有捷運或要有捷運的地區,如果針對豪宅或漲價地區多課稅固然合理,但不分對象一概下重手,並不公平。
至於購第二屋兩年內賣出也有不同情況,對投機者當然要打壓,但有人購第二屋是為了防通膨投資,有人是為了安養父母或分給子女,也有人買了後發現能力不足,或利息上升、或工作調動……必須在兩年中賣出,他們的房子可能只有幾百萬或一兩千萬,卻必須承受和動輒數億元豪宅投機客同樣的懲罰。
“財政部”說,兩年內短進短出買賣的房地產僅二萬多件,占全體市場不到3%,這就怪了,若這麼少為何會帶動房市飆漲?真只有3%,奢侈稅能壓得住房價嗎?政府做事總是慢半拍,我認為房價最近其實已爬到頂點,起碼要再等七、八年,累積能量後才會再漲,政府要做到“住者有其屋”,除了打擊投機客,還有太多事情要做,光搞民粹,只是爽一下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