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採訪外交部副部長傅瑩之後,德國《明鏡》週刊記者蘇珊娜‧科博勒對她的個人風格“印象極深”。
“傅瑩舉止雅致、專業,思想銳利。”接受《青年參考》採訪時,蘇珊娜說。
在8月17日進行的這次採訪中,傅瑩談到了中國航母、南海糾紛、達賴喇嘛、艾未未等話題。德文版本被刊登在當期《明鏡》週刊上,幾天後,外交部官方網站發佈了中文版本。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德國,它都引起了許多討論。德國漢堡大學國際媒體中心新聞與傳播研究負責人史代芬‧博克哈特讀完報道之後認為:“傅瑩這種自信、雄辯的交流方式,不符合德國人對中國官員慣有的舊印象。在西方社會的語境里,這個採訪會給讀者一種‘中國贏了’的感覺。”
“傅瑩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她是在以一種西方人固有的驕傲口吻同西方人平等交流。”他說。
據悉,為了準備這次採訪,傅瑩先後進行過6輪痛苦的演練,並一度感到非常挫敗。曾在《明鏡》週刊任職的一位德國媒體人士還告訴《青年參考》,接受此次採訪前,傅瑩“甚至拒絕了關係要好的同僚的勸阻”。
為準備這一次採訪,傅瑩演習6次
“這是一個很嚴峻的較量,必須進行大量痛苦的練習。”9月17日下午,傅瑩談及自己進行採訪前的演練時說。當天,傅瑩在母校北京外國語大學與超過100名老師、學生交流時,詳細介紹了演練的過程。
據參加了這次交流的人回憶,她演講時,不時露出微笑,有時眼睛四下轉動,顯出幾分調皮。但接受《明鏡》週刊採訪前,傅瑩遠沒這麼輕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