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首次公開演講。(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9月15日電(記者 高易伸)第二屆“星雲人文世界論壇-看見夢想的力量”15日於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大覺堂登場。大陸知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上午以“文學家的夢想”為題進行演講。莫言善用故事、言簡意賅、風趣幽默的分享了自己的寫作夢。至於談到諾貝爾文學獎,他表示“文學獎很好,但文學更好”!他期待在不久將來,不論是大陸、台灣或香港等世界上以華文寫作的作家,能再次站上諾貝爾文學獎台上。
第二屆“星雲人文世界論壇-看見夢想的力量”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國際佛光會”等單位共同主辦。
莫言上午的演講分享了自己童年在山東高密的農村生活經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自己最早的文學夢想一點也不高深,也是脫離不了吃或填飽肚子,但隨著時間的增加與夢想的延展,夢想的質量也越來越提高。由於當時物質貧乏,因此滿足食慾就成了最重要的生活指標。小學5年級因為文化大革命而輟學,從此最大樂趣便是讀書與聽說書人講故事。雖然上學時間不多,但讀書時間沒少過。
之後,自己為了實踐對文學的夢想,21歲決定離開家鄉,入伍進而投入文學創作。1976年2月,莫言穿上軍裝當了兵,實現了自己的第一個夢想。在70年代,當兵便是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可以有時間寫小說、吃的飽、有機會當軍官,更能擺脫農村貧困生活。他認為當時童年所見的農村生活,對他而言極為可怕,在那裡似乎裡面看不到前途,沒有文化、沒有外部信息,就算是青龍寶刀也會生鏽!因此才想要出去看看世界、闖闖世界、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莫言談文學夢想的演說上,他亦關心糧食問題。他說了個故事,“有個農村遭遇難得的大洪水侵襲,村裡的大富翁與小長工同時躲到樹上去。大富翁帶著整袋的黃金爬到樹上躲避,長工也帶著整袋的窩窩頭爬上樹去,結果大水久久不退。後來大富翁就抱著黃金這樣餓死了,而小長工因為帶著糧食所以活了下來,最後還把大富翁的黃金撿走了,成為了富人。莫言說,若當第二次洪水來時,變成富翁的長工,這次會選擇窩窩頭?還是黃金?值得我們深思,更需要星雲大師對我們當頭棒喝!
談到自己的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莫言說這本小說他只花一星期就寫完。那是一個夢境輝煌與童年經驗結合在一起的一本書,沒想到發表後獲得讚譽。他開始自問這樣的寫法就可以獲得文壇的承認嗎?自此之後,莫言的寫作,如水道閘門開啟,源源不絕,許多題材與故事都一直排隊等著自己發揮,徹底的改變了寫作的局面。
他坦承,就過去寫作經驗,還真有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確實夢境與寫作靈感,有著不可思議的連結。自己從小喜歡投稿,直到現在也還記得第一次被刊登出來的喜悅,那種喜悅恐怕不亞於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喜悅。
莫言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作家的夢想,但這個夢想絕對不是“終極之夢”。“文學獎很好!但比文學獎更好的是文學”。諾貝爾文學獎對於一個作家而言的確是很高的獎賞,但對一個作家來說,更高的獎賞是一代又一代有讀者願意持續閱讀。
莫言說,想把目標鎖定在諾貝爾文學獎,而為得獎而寫作的作家,是得不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創作本身若投入太多過份明確的目的性,將會對藝術創作造成傷害。許多事務都是你幾乎要忘記他的時候才會來臨。有時也會出現“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局面。
最後,莫言也期待在不久將來,大陸、台灣、香港等世界以華文寫作的作家,能再次站上諾貝爾文學獎。
談到自己,莫言說早年寫作總喜歡拿望遠鏡看社會、批判現象。但過了50歲之後,應該學習向內看,懂得內省,如此才能正確的理解自己、寬容別人。而文學與佛學的差異在於,文學作家有境界的高低,這會影響文學寫作的層次,但佛學卻可以讓生活中面臨的許多難題,透過佛經典論找到提示,在現實生活提供最簡便的要旨。,莫言以為文學與佛學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這場演講是莫言獲獎後,第一次公開演說,演講會場吸引現場2000多位來自海內外的來賓與會聆聽,星雲大師也出席並坐在台下聆聽。下午預計由星雲大師就“宗教家的夢想”進行專題演講;並由星雲大師、莫言與天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進行三方與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