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中國的快速發展是改革的成功,中國的競爭力提升是開放的結果。中國人的生活好起來,是老百姓克勤克儉、辛勤勞動,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
人民日報刊載署名文章指出,美國媒體最近熱衷炒作兩個話題:一、美國的亞洲政策不是遏制中國,“中國受害論”是中方對美方的誤解甚至曲解。二、美國不僅沒有遏制中國,反而讓中國得了好處。“北京似乎私吞了自1972年尼克松對中國開放大門以來所得到的所有好處”,中國發展搭了美國的“便車”。言下之意是,中方沒有理解美國的意思,倒應該對美感激涕零。
美對華政策因時代不同確有調整,但“接觸加遏制”的思路一直以來對一些美國戰略人士都有獨特吸引力。這並非中國人的發現,而是屢見於美國媒體的字裡行間,至今仍是主調。地緣政治利益和結構性矛盾,使中美關係比較複雜,這本不奇怪。但人們看到的是,“接觸加遏制”展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邏輯:接觸是手段,遏制是目的。換言之,為了有效遏制,必須保持接觸。這就不能不使人懷疑和警惕了。
美方確曾多次表態,美國目標不是遏制、包圍中國。美國官員一再表示,美方歡迎並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繁榮、穩定的中國,美方絕對無意遏制中國,無意同中國對抗、衝突,美方支持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經濟保持發展對美國有利。
幾十年來,中美兩國關係經歷了起起伏伏,應該更加成熟,也應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建立新型大國關係而共同努力。問題是,美方表態是基於策略的外交辭令,還是當真的政策?
近一兩年來,東海、南海緊張程度有所上升,但沒有一件事是中國挑起的。美國對釣魚島主權的來龍去脈,是完全清楚的,但在日本單方面挑起爭端時,美國實質上卻站在了偷竊者一方。華盛頓甚至縱容日本朝著窮兵黷武的軍國主義方向行事。南海問題也一樣,只要有美國的影子,就有反華勢力興風作浪。美國要把60%的海軍軍力部署在亞太地區,所為何事?美國凱托學會外交政策研究主任洛根在一篇評論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領導人一直在美中關係上說謊。當有人稱美國包圍或遏制中國時,他們一貫都予以反駁。但事實上,華盛頓正在包圍遏制中國。”是不是這樣呢,美國應該心知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