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試析蔡英文520談話與兩岸關係發展前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00:15:09


台灣實現第三次政黨輪替
  中評社╱題:試析蔡英文520談話與兩岸關係發展前景 作者:張百達(台灣),自由撰稿人,《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6月號(總第222期)

  前言

  2016年5月20日是台灣歷史上的重要一天,下野八年的民進黨再次重返執政,台灣實現第三次政黨輪替。面對此一變局,對許多關心未來兩岸關係與台海情勢者無不是項重大課題。其中,得意忘形者有之,焦躁不滿者有之,寧左勿右者有之,靜觀其變者有之,唱衰添亂者有之,至於人云亦云者,自不在話下。

  然而,對於任何一位兩岸關係研究者,或以知識分子風骨自我期許者,當身處風雲變幻之際,如何依然能夠保持頭腦冷靜,謀勢而動,把握機遇,開創新局,不僅考驗個人心理素質乃至上層領導的決策品質,更攸關牽動未來兩岸關係動向與黎民百姓蒼生。何能不慎乎?

  解讀掌握蔡520就職談話要點

  對於眾所關注的蔡英文520總統就職談話,蔡維持選前採取的“雙重路徑”(或“雙重確認”)方式回應北京當局所關切的“核心意涵”,也就是兩岸是否“同屬一中”課題。正如“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往羅馬(核心意涵)的道路不會只有一條,關鍵在於能不能通,有沒有通,而非究竟是走“絲綢之路經濟帶(現行規定)”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九二事實)”。

  如果只通一條,就算有通;如果兩條都通,其所蘊藏的政治意涵則屬更加豐厚。關鍵是有關方面在解讀時能否保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態度,是能夠跳出思想牢籠的束縛,或者陷入本本主義的窠臼。尤其,堅持原則與教條僵化之別往往在於一線之間,正如鄧小平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歷史座標,仍可作為當今現實世界的借鑒。

  蔡英文520就職演說除回歸“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以及雙方所曾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或簡稱“九二事實”),在既有的“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論述外,更進一步談到“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來處理兩岸事務。” 

  首先,關於“九二會談”或“九二共識”:包括當年雙方會後經電郵往返所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這是發生於1992年的事;然而,“九二共識”此一名詞卻是出於2000年4月由蘇起所創造(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生前並未接受之),距離事件本身已有相當一段時日,是對當年發生歷史事實的一種詮釋、名稱或說法。而其政治背景,則是當年3月國民黨總統敗選。

  蔡英文雖未接受2000年(事後)才產生的特定名詞,但在政治上卻是已回到並且理解與尊重1992年(當時)所發生的歷史事實。如今,若依然只能接受事後產生且至今國共雙方在內涵解讀上仍存有相當爭論的特定名詞,卻不願接受蔡英文回到當年事實本身的政治立場,豈非令識者有捨本逐末之慨?

  又遑論1990年9月經由兩岸雙方政府授權,本著人道與務實精神所簽署之《金門協議》早先於1992年的兩會會談及2000年甫出現的“九二共識”名詞,難道沒有“九二共識”的口說,《金門協議》就失去基礎或無效了?

  其次,在有關“憲政體制”或“現行規定”部分:蔡除重申“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外,如前所述,其在520就職演說中也明確提到“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來處理兩岸事務。”誠然有憲法不一定有憲政,惟憲法是憲政的基礎,施行憲政必須以憲法為依據,這本是自無待言之事。此與當前北京當局所強調的“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道理更是相通。

  然而,或因兩岸政治社會環境的差距,大陸方面之前認為“現行憲政體制”說法過於模糊。如今,蔡不僅回應並明確提到“中華民國憲法”,甚至更進一步加碼提及“兩岸(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也就是除現行憲法(含增修條文)外,這是台灣方面為因應兩岸特殊關係所制定的特別立法,與其他第三方(如:美、日、歐盟或其他邦交國)並未存有類似的規定,其中所蘊藏的政治意涵已是更加清晰明確。

  這不僅是回應大陸外長王毅2月下旬在美國CSIS智庫的談話,更同時聯繫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任內所提出的“現行規定說”。除非大陸方面改變立場,或認為蔡英文所提的台灣方面有關“現行規定”不存在其所關切的“核心意涵”,否則,只要願意秉持實事求是、和而求同的態度,當前兩岸執政當局實可從中取得某種相互諒解並以作為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互動基礎。 

  附帶一提,對於蔡英文的520談話,台灣內部或因政治立場或黨派利益而有各種不同解讀;其中,不乏帶有文革式鬥爭,甚至已經有點走火入魔的惡意曲解。若有關方面認為綠營人士解讀係屬迴護之辭,何妨!在非綠營部分,親民黨認為蔡英文站穩“中華民國憲法”,說明對過去兩岸協議的尊重,形同沒有用“九二共識”四個字承認了“九二共識”。而當年身兼海基會副董事長邱進益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談話,更顯超越藍綠黨派立場(囿於篇幅,識者不妨自參)。

  第三,相對上述有關“政治基礎”的討論:個人認為最有亮點的部分,反倒是在“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及兩岸關係”部分。蔡在其就職演說如此重要場合公開正式表示願與對岸尋求和解與合作,他提到“新政府要承擔的第四件事情,是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以及妥善處理兩岸關係”,更進一步表示“我們也願意和對岸,就共同參與區域發展的相關議題,坦誠交換意見,尋求各種合作與協力的可能性。”

  除透過“九二事實”與“現行規定”之雙重路徑試圖與對岸就雙方政治分歧尋求某種可能諒解方案(“一六諒解”?),在有關區域議題或涉外領域部分,蔡明確表達尋求兩岸雙方開展對話與合作的意願。這其中反映出相當重要的“戰略姿態”與“政治意向”,其價值意涵遠大於之前的各種政治論述或名相之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