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近幾年,大學生創業潮以一種不爭的事實點亮高校。這既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對國家“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政策的積極呼應。
據有關部門粗略統計,現在每年有700萬左右高校畢業生,其中,自主創業人員占總量2%左右。再加上往屆畢業生創業者,每年大學生創業群體約20萬人。數量不小的“創客”們熱情高漲,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勇敢邁出第一步。
然而理想往往豐滿,現實卻比較骨感。根據國際創業界的普遍規律,大學生創業由於受社會資源、實踐經驗、市場競爭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成功者鳳毛麟角。大學生們的創業之路不僅艱辛,還坎坷。
18日,針對一些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目前仍存在教育教學理念相對滯後、機制不夠完善、內容方法陳舊單一、實踐教學比較薄弱的問題,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內在要求和應有之義,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
《意見》從多方面助推高校創新創業工作打開新局面。如在學籍管理方面,要求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允許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在專業設置上,要求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積極設置“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領域急需相關專業,調減與學校辦學定位不相符的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