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1日電/80%以上單位遞交了“零報告”承諾書——不久前,東部某縣直單位上報的自查自糾情況說明,匯總的結果“看起來很美”。
然而,實際情況如何?當地縣紀委工作人員李智介紹,“我們對相關‘零報告’單位進行了督查檢查,總能發現不少問題,並非上報情況所反映的那般完美。”“零報告”卻被查出不少問題,折射出部分地方和單位把自查自糾當作走過場的作風不實問題。
交上去都是零報告
查起來發現有水分
不久前,安徽省鳳陽縣開展“酒桌辦公”專項整治工作,在第一步的自查自糾階段,全縣84家單位有75家都遞交了“零報告”的自查承諾書。然而,鳳陽縣紀委常委張樹超介紹:“在專項督查中,紀檢部門從這些提交了‘零報告’的單位中發現了26個問題,涉及6家單位。”
“我們早已掌握了確鑿的問題線索,沒想到相關單位還是提交了‘零報告’。”中部某縣紀檢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當地在黨員幹部違規經商辦企業、醫療系統收送紅包、吃空餉等自查自糾活動中,部分黨員幹部對存在的問題隱瞞不報,所在單位在自查環節也漏洞頻現。
面對“零報告”卻不是“零問題”的現象,很多地方的紀檢監察部門變“坐等上訪”為“主動下訪”,對隱瞞問題的幹部,發現一個查處一個,打破僥幸心理。
報上去多是小毛病
一核實不少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