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西安市城區街頭近期出現一個新崗位——道路保潔“以克論淨”作業標准檢查考核員。他們隨身攜帶刷子、小簸箕和電子秤。根據2月份發布的《西安市城市道路“以克論淨深度保潔”作業標准(試行)》,一級道路每平方米塵土不超過10克,垃圾路面滯留時間不超過10分鐘。檢查結果與保潔員每月的績效工資直接掛鈎,檢查不合格的前兩次扣除100元,第三次將被辭退。
街道是城市的臉面,幹淨整潔的街道可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對西安這樣的旅游城市來說更是如此。但是城市保潔牽涉到方方面面,比如垃圾分類、工地揚塵管理、市民素質等等,環衛工的工作態度只是其中一環。
由於環衛工是最後一環,所以強化對環衛工的精細管理,可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評價一項政策不能只看短期效果,還要看它的代價。所以,人民日報的微博質疑,將層層壓力“轉嫁”給環衛工,是否有捏“軟柿子”之嫌?
決策不能失去人性的溫度。環衛工人普遍年齡偏大、待遇偏低、勞動保障有限。將環境治理的重擔主要壓在他們頭上,有失公平。哪怕通過高強度的“加班”,在短時間內達到“以克論淨”的標准,能維持多久?人不是機器,要求清潔工天天接受這種苛酷的考核,是不合理的。
而且“以克論淨”其科學性有幾何?最早推出這一標准的是坐落於沙漠邊緣的寧夏中衛市,其主要街面污物就是沙塵,的確可以通過及時清掃解決一些問題,但是西安是否能全面套用這個標准?當初,不少地方以蒼蠅數目來衡量、評價公厠衛生狀況,導致為了應付檢查有專人來打蒼蠅,現在看來就像是一個笑話。希望“以克論淨”不要重蹈覆轍。
政策的持續性也是一個問題。“以克論淨”若要覆蓋整個城區,需要大量的考核員,由此產生的人力成本將相當龐大。
中國城市要向世界一流城市看齊,環衛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是必要的。在這個意義上,西安市的嘗試不能一棒子打死。需要強調的只是,不能急功近利,不要用科技的手段去維持低級的“人海戰”,不要讓城市清潔的壓力全面放在最後一環的清潔工身上。(來源:澎湃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