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謝長廷跨出民共交往的第一步,後方的綠營基本教義派卻深以為憂,獨派與部分新潮流人士輪番圍攻。 |
中評社台北7月2日電(記者 鄒麗泳分析報道)謝長廷率領台灣維新基金會與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在香港合辦研討會,雖稱不上民共正式黨際交流,但已打開民共系統性對話的第一道窗口,為民進黨在兩岸交流創造更多迴旋空間。
從紅藍綠博奕角度來看,北京當然是最大贏家,主導台灣藍綠兩岸政策更加左右逢源。就謝長廷而言,則是站穩民進黨處理兩岸事務的戰略位置。較緊張的應該是國民黨,少了民進黨這顆“反中大棋”,而且紅綠有了對話管道後,對馬政府的兩岸政策也是一項挑戰。
民進黨在兩岸事務上長期被邊緣化,甚至成為重新執政的重大障礙,嚴重後遺症,無須再贅言。謝長廷以個人與謝系之力,邀請學者專家、中央及地方民代及企業界人士等30多位浩浩蕩蕩赴香港參加研討會。雖是紅綠智庫交流,但實質遠超過智庫交流意義。
這一次,謝長廷陣營記取教訓,行前定調“平衡交流”,迴避去年登陸時拋出“憲法各表”爭議;然而,在香港閉門專題探討兩岸差異,實質就是討論激辯“憲法各表”,據側面了解是激盪不已。這樣的討論,可謂紅綠非正式政治對話。
問題的癥結在於,謝長廷不能代表民進黨,“憲法各表”也不是民進黨主張。綠營與會學者坦言,北京無法公開承認或默許“憲法各表”,主要是謝的代表性,謝必須爭取讓自己的主張成為黨內主流才有進一步談的空間。
從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余克禮在謝面前指陳不承認“憲法各表”,窺知陸方對綠營的了解。正因為陸方漸理解到國共交流的局限性與瓶頸,開個門、交一位新朋友,建立與綠軍的對窗口,這是中共處理台灣議題不可或缺的成份。謝長廷在兩岸議題的態度穩定性相對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