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中評社 臧涵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 臧涵)在日前舉行的主題為“十字路口的中國大戰略”的2016鳳凰國際論壇的現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表示,中國外交目前面臨的兩個關鍵時刻:一個是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第二個是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蘇格表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具有繼往開來、承前啟後的歷史擔當。縱向來講,如果分析一下中國外交從雛形到現在,不同時期的探索和積澱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轉變和創新。
他解釋說,新中國剛建立時,指導中國外交的是毛澤東思想,主要是捍衛中國來之不易的獨立和自由。新中國50年代採取“社會主義國家一邊倒”的政策,70年代奉行了一條線的外交政策,團結亞非拉共同反霸。無論歷史走到哪一步,都只是歷史進程當中的一個里程碑,都起到它應有的作用。一邊倒的政策保證了中國國家的獨立不受顛覆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一條線的政策緩解了國家安全。
中國外交在70年代後又進入了一個新時期。蘇格認為,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的中國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在全球經濟政治形式相對緩解的歷史背景下,準確地判斷了“和平發展乃大勢所驅”的世界大局,確立了中國必須要走改革開放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外交實現了重大調整,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出現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一政策從某種意義上講一直是延續至今,其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給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一個盡可能長、盡可能平穩的國際和周邊環境。
目前中國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中國戰略何去何從,舉世矚目。蘇格提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這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經歷了80年代末,90年代國際風雲變幻的歷史時期,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政策不僅使國家和外交經受住了兩級格局解體和世界風雲的變幻考驗,還為國家贏得了寶貴的戰略機遇期。21世紀開局十年,中國經歷了多年的勵精圖治,現在中國的改革發展,躍居世界第二,學者用說的話就是“躍二望一”。在這個新興經濟體裡面,中國可以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蘇格表示,美國是否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最大的敵人,恐怕很難判定。現在出現了敵友陣線相對模糊的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