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君毅。(中評社 倪國緯攝) |
中評社台北11月11日電(記者 倪國緯)針對大陸屢屢招聘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工作,積極向台灣挖角一事,北京大學台灣校友總會會長劉君毅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年輕人選擇到外地工作是一種磨練,我們應該多給年輕人選擇的機會。他也提醒有意去大陸的年輕人要入境隨俗,不要把台灣隨便批評的壞毛病帶過去,這樣很容易引起無謂的糾紛。要先學會調整自己的步伐,與當地配合。
劉君毅,北京大學台灣校友總會會長,正信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人暨大陸事務部主任,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台灣大學法學士。
劉君毅表示,北大台灣校友總會之所以會協辦“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年會”,主要是秉持著俗諺所說“少不離鄉是廢人”的看法,年輕人本來就應該到外地去多歷練,多接觸、多了解其他地方的想法,才能培養全球觀,來看整個世界局勢的發展,兩岸關係的走向。劉君毅強調,這是提供年輕人一個自我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判斷自己的未來該如何發展。
劉君毅同時也指出,這是一個已經舉辦十年的活動。前幾年,這個活動只有在大陸福建舉辦,台灣許多年輕人自行花費金錢到福建追尋工作的機會,有人幸運的留下來,有人花費金錢卻鎩羽而歸。四年前才改為大會部分仍舊在福建舉辦,而年會部份則移師台灣舉行,讓台灣年輕人能夠省去舟車辛勞、金錢花費,直接在台灣就與福建的相關單位交流,如果合適,再續談下一步,這也是為台灣年輕人著想。
至於台灣有部分輿論認為大陸動輒挖角兩、三千位台灣年輕人赴大陸工作,是掏空台灣。劉君毅認為,這是雙方文化差異所造成的結果,他指出大陸地大人多,所以政府部門在規劃時,說出提供兩、三千個工作機會。對他們而言,在十三億人口下,這根本不算什麼數字;但對於台灣而言,就覺得兩、三千人要去對岸工作,人數非常眾多,所以才會有挖空台灣的迷思。更何況,大陸說希望吸引台灣兩、三千人前往工作,台灣年輕人會不會有這麼多人過去,這是台灣年輕人自己的抉擇,不見得一定就會有這麼多人過去。
劉君毅不否認在兩岸關係低迷的情況下,這樣的活動會被外界拿放大鏡檢視,但是他指出,2000年到2008年時期,也是兩岸關係停滯不前的階段,但卻也是兩岸民間交流最頻繁的時候,才能開創出2008年馬政府上台後兩岸交流的頂峰。他認為,事實總是在政策前,而政策總是走在法律前,辦兩岸交流的活動只要有善意,為什麼不做呢?而且大陸市場如此的廣大,當全世界的人都前仆後繼往大陸發展的時候,台灣人為什麼不運用這個市場呢?
劉君毅也勉勵有意去大陸的年輕人說,西諺有云:“身在羅馬,行羅馬人之行。”這是入境隨俗的表現,我們去中東地區都會尊重那邊的宗教習俗與台灣不同,所以在行為舉止方面都會入境隨俗。但是現在一些台灣人到大陸去,不僅不入境隨俗,還把台灣隨便批評的壞毛病帶過去,這樣很容易引起無謂的糾紛。他主張,先尊重對方,再了解對方,也讓對方了解你,彼此交叉了解,最後才能同體共生。他特地強調,超前一步是創新,超前三步就是革命了。任何一個人到異地,都要先學會調整自己的步伐,與當地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