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俊華指出,香港奉行聯匯制度,不是迷信聯匯,而是建基於聯匯制度是穩定本港金融體系及便利經貿發展的必然選擇。(香港文匯報) |
中評社香港8月15日電/香港通脹持續升溫,加上美國信貸評級被下調,美元勢將持續貶值,社會亦再傳出港元聯繫匯率與美元“脫勾”的呼聲。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認為,採用港元盯住一籃子貨幣的方法來降低通脹,效用成疑,而面對環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為防國際大鱷豪賭本港匯率制度改變,港元不可以輕率自毀金融長城與美元脫勾。
香港文匯報報道,財爺昨在最新網誌中指出,政府奉行聯匯制度,不是迷信聯匯,而是建基於聯匯制度是穩定本港金融體系及便利經貿發展的必然選擇。他又稱,匯率和通脹無簡單直接關係,採用盯住一籃子貨幣匯價的方法來降低通脹,效用成疑。面對環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政府當然要提高警覺,但絕對不能藥石亂投,“我們展示對聯繫匯率制度堅定不移的信心,更是防止投機者在金融動盪時,豪賭本港匯率制度改變的有效方法。我們千萬不可以輕率從事,將香港的金融長城自我破壞”。
指物價大受食品租金影響
曾俊華指出,大部分零售物價都包含了很大的本地成本因素,包括租金、人工、水電和其他營運支出。匯率和入口價的關係不是那麼直接和簡單,入口價除受匯率影響外,亦要視乎有關貨品的供求情況和供應地的通脹走勢,更要看入口商、批發商和零售商會否將所有成本上升都轉嫁給消費者。香港通脹近期明顯上升,主要反映在食品價格和外出用膳費用及私人住宅租金上升,兩者帶動了第二季度5%的基本通脹率中的70%。
他指出,零售食品價格上升主要由於世界食品價格急升所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世界食品價格指數今年第二季按年升幅達38%,跟人民幣在同期兌美元的5%升值幅度相比,顯而易見是前者的影響遠大於後者。再看歷史經驗,美元在2002年初至金融海嘯前2008年中一直走低,美國聯儲局編算的美匯指數在這段期間大幅下跌了26%,但對香港通脹的影響甚微。從2002年到2008年,香港消費物價通脹平均每年僅為0.4%,可見通脹受其他經濟因素的影響更大。
稱美債升價 美元無大跌
對近期有部分評論指在標準普爾下調美國主權信貸評級之後,美元勢必轉弱加劇本港通脹,港府有必要檢討聯匯制度。曾俊華強調,過去一個星期,市場信心減弱,股市和商品市場極為波動,但市場最為關注的是世界經濟前景以及歐美經濟會否再陷衰退,而不單是美債是否可靠。美元兌主要貨幣並無顯著轉弱,而美國國債反而價升息跌,顯示國際投資者在風高浪急之際,仍要擁抱美元資產,視美國國債為主要避險工具。
他認為,面對環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當局要提高警覺,一定要對症下藥。今年財政預算案已推出一系列措施幫助市民抵禦通脹。近幾個月世界食品價格已穩定下來,只要趨勢持續,本地食品的上升壓力在未來幾個月會有所減少。在政策方面,政府會確保食物供應穩定,亦會為樓市降溫,嚴防信貸過度擴張,以及採用審慎財政政策,盡力紓緩來自內部的通脹壓力。從中長期角度,香港必須不斷提升生產力,以紓緩部分通脹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