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共十九大之後兩岸關係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18-04-30 14:51:39


與會者合影
許信良
林濁水
郭正亮
  中評社╱題:中共十九大之後兩岸關係展望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10月號,總第238期

  許信良:開場白

  非常謝謝中評智庫和中評社舉辦這個思想者論壇,邀請我們來談談十九大之後的兩岸關係展望。

  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我認為是一份具有歷史性價值的文件,它包含的層面很廣。兩岸關係不是習近平十九大報告的重點,但這份歷史性文件裏面所談到的願景及對整個世界的看法,都會影響兩岸關係。所以,我們要明確,不只是八百多個字的涉台講話會影響兩岸,三萬多字的報告裡面有很多內容最後都會影響兩岸、影響台灣。我希望大家思無不言、言無不盡,就今天的主題發表看法。下面請濁水先講。

  林濁水:蔡英文的兩岸立場鬆動空間不大

  十九大報告史無前例的長,而台灣部分卻是史無前例的短。大家都注意到,不止是短,而且只講原則,不講具體內容。

  就是說,現在對兩岸之間的往來,政策不急著出台,只講原則不講對策。如果勉強說有什麼政策,那就是人民的交往,著墨稍多。然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兩岸政策空泛的情況下,蔡總統卻很急切地希望建立兩岸穩定的互動往來機制,兩岸之間的調子搭不上。

  坦白說,蔡總統的期待,在近幾年之間,看不到有被實踐的可能性。所以我建議,蔡總統應主動對兩岸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固然,兩岸、外交是不是屬於總統的職權,憲法上沒有明文規定,所以她才在這方面頻頻出手。不過,我覺得頻頻出手,恐怕會頻頻落空。對民意的滿意度不但沒有正面的幫助,甚至會出現負面的效應。

  從最新的民調來看,民眾對蔡總統兩岸政策的滿意度是極低的,但是對蔡總統堅持兩岸立場是支持的。支持其兩岸立場是什麽意思呢?第一,是指在兩岸議題方面,老百姓不支持九二共識,認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第二,堅持台灣是主權國家,現在叫做“中華民國”。這兩點都不是北京喜歡的東西,甚至有人提出第三個立場,即“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北京可能勉強忍受,但不會喜歡。所以在主權立場方面,雖然蔡總統含糊其辭,但她的傾向,大家都認為還是主權獨立。她對九二共識、對主權的立場,跟北京差距那麼大,而台灣社會民眾又支持她的立場,因此,除非蔡英文不當總統,除非2020年不連任,否則這個立場沒有鬆動的空間。

  民眾對蔡英文處理兩岸問題的方式不滿,卻支持蔡英文的立場,這樣的民意的反應制約了蔡英文在兩岸立場上調整的空間。北京又只是把原則放在那邊,表明具體的措施不是當務之急。這兩方面湊在一起,造成了蔡英文頻頻出招、頻頻落空的情況。

  我認為,蔡英文應該在這個領域稍微休養生息,伺機而動,不要在北京還沒有講話的情況下三天兩頭談兩岸互動機制;民眾本來要把她處理不好兩岸關係的事忘了,她卻不斷地加以提醒。這不是明智之舉。

  基本上,兩岸關係在未來3到5年內不會有大變化。我們注意到,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特別提到兩岸領導人的會面,把這個列為他上任以來的重大政績。很多人因此認為兩岸關係有機會發生進展。但從另外一面去看,習近平這樣講,表明這件事的意義非常重大,但重大的事情不會接連發生。所以習近平希望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在未來3到-5年內看到的機會微乎其微。

  郭正亮:十九大報告是歷史性文件
      台灣問題不是最急迫問題

  剛才許主席談到,十九大報告是一個歷史性文件。其實,幾乎歷屆的中共全代會報告都有相當的歷史意義,但是這一次的歷史意義特別鮮明。原因在於,這一次的報告是北京對1981年以經濟發展、自由開放為主軸的報告的全盤修正。

  1981年到現在多少年?36年。36年總路線的一個大扭轉,是一個不得了的歷史事件。在過去,以1981年來說,是處理毛澤東問題,以及若干歷史問題、作風問題。重點放在已經進入社會主義了,階級鬥爭應該擺在一邊。同時,落後的社會生產力要處理,所以要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即生產力與人民需求之間的矛盾,所以要提高生產力。這是十一屆六中全會裡提到的,從這裡確定改革開放,東南西北傾斜發展,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所以十九大對主要矛盾的重新界定非常重要。在台灣大家不會很注意什麼是主要矛盾,但是對中共來講是核心問題!所有的政策如果沒有落實到對主要矛盾的界定,那就不算政策。所以這個主要矛盾的重新界定,是政策中的重中之重。至於怎麼樣的重新界定,很清楚,改革開放以後,成果豐厚,外匯存底世界第一,並且已經持續好久了。現在要來做分配的改革,已經有這麼多錢了,不能讓一些人繼續胡作非為亂搞。

  新思想,其實就是回到舊思想。為什麼叫“回到舊思想”?因為之前把社會主義忘掉了。改革開放之初,用社會主義的方式去實行社會制度的控制。但是控制住這個社會以後,卻讓資本家利用這種控制去剝削老百姓。所以,現在重回社會主義,在分配上回歸到社會主義理念,尤其要改變人對生態、對土地的剝削等。

  雖然目前中國大陸的外匯存儲世界第一,經濟也累積了幾十年的成長經驗,可是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嚴峻,包括會不會有金融危機?經濟成長率從十幾到保8,變成保7,甚至變成保6,不停在下滑,會不會落入中等發展的陷阱?還有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未富先老,少子化,老齡化。老年人口比例很快要變成世界最高,未富先老是最嚴酷的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習近平把台灣先擱在一邊,台灣問題不是最迫切需要處理的問題。

  台灣問題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在十九大之前,兩岸許多學者,甚至包括美國的學者,紛紛跟進所謂的時間表,認為大陸可能要“武統”。可是既然整個國家的重點是放在內部發展問題的解決,台灣問題自然要先擱在一邊。加上台灣也沒有刻意的挑釁,沒有即刻需要處理的危機。因此,從十九大報告來看,大陸并沒有從“反獨”轉向“促統”:不但沒有所謂的統一時間表,也沒有“促統”綱領,沒有“促統”的緊迫感,只有隱約表達出對2050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隱約表達統一的最後期限。

  我覺得要關注習近平十九大報告中出現了35次“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寫入黨章,也即用“新時代”來標舉“習近平思想”。習近平用三個多小時就是要講出新的一套東西。

  我認為,“中國夢”其實有四個主要內涵:一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二是良好治理,三是文明自信,四是國際地位。這四個主要內涵,與西方的自由民主概念完全不一樣。西方自由民主的核心概念、主要內涵是多黨政治。習近平的講話中完全沒有這種內涵。他認為良好治理的追求已經導致生活的實質改善。所以他提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2035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050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對於“強國夢”的實現,習近平的態度是樂觀的,這對台灣是好事。因為這表示習近平認為,中國的美好生活、良好治理、文化自信,以及國際地位,會在未來30年不斷往上升。而且他反求諸己,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繼續強調反腐,消滅貧窮。至於統一,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十九大報告中,對台強調“六個任何”已是舊調,新的表述是:要尊重台灣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這是什麼意思?所以我認為,大陸沒有政治、軍事上的“促統”動作,但民間已經開始“促統”了。民間的“促統”是全方位的。

  我認為,習近平對“防獨”已經有自信了,“促統”可以慢慢來,先從民間開始,用全方位的同等待遇策略來吸納、軟化台灣的“天然獨”。至於效果如何,有待未來證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