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教育史影響最深的變革——壬戌學制

http://www.CRNTT.com   2009-01-24 09:06:09  


 
  幷且,這股熱情不但表現在“走出去”,而且還表現在“請進來”。陶行知在其1924年的英文著作中有以下記述—— 

  自1918年以來,杜威、羅素、孟祿、杜裏舒、泰戈爾等一批著名學者曾經訪問我國,通過演講以及與我國知識界領袖們和學生們的接觸,他們對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帶有很大的影響。應該特別提一下杜威博士和孟祿博士的來訪,因爲他們的訪問對中國教育的改造具有特殊的意義。 

  杜威爲20世紀美國影響最大的實用主義哲學大師、著名教育家、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哲學教授,也是胡適、陶行知、蔣夢麟在哥大求學時的導師。“五四”運動前夕,他們三人代表北京大學、南京高師、新體育社等團體,邀請杜威來華講學。自1919年4月30日到1921年7月11日,杜威在中國住了2年又2個月零12天,足迹遍及14個省市,大小演講200多次。 

  孟祿爲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教育部主任、著名教育史學家、比較教育學家和教育行政專家、美國國際教育會遠東部部長,也是陶行知的導師,1921年隨杜威之後受邀來到中國。爲了迎接他的到來,京、津兩地教育界專門成立了一個“實地教育調查社”,全程跟隨他考察調查。1921年9月5日至1922年1月7日,他前後在中國呆了4個月零2天,演講66次,歷經9省27個城市及許多鄉村。陶行知全程陪同幷擔任翻譯。 

  他們的中國之行,構成一道綺麗而獨特的歷史風景。著名漢學家史景遷在他的《追尋現代中國》一書中說:“那時的中國處于一個之前和至今都沒有再出現的時代——一個全世界的知識分子都紛至沓來的時代。” 

  孟祿在中國待的時間雖然不及杜威久,但他將美國現代教育制度的靈魂及其注重實際調查的科學方法帶到中國來。1921年,在中國的4個月中,他先後參觀了大、中、小各級各類學校140餘所,其中包括監獄學校與私塾。據《孟祿在華日記》記載,1921年12月12日在北京,他一天中便參觀了8所學校。此外他還深入中國鄉村。1922年第4期《新教育》雜志曾記載其到山西陽曲縣所屬鄉村學校考察之情形—— 

  清晨啓程出西門,過汾水,參觀十余小學。同行者有教育廳長、科長、科員、陽曲縣知事等,共二十人左右,皆乘快馬。 

  這裏的“皆乘快馬”聽起來似乎很愜意,但想到孟祿爲1863年生人,當時已近花甲之年,加之上世紀20年代中國內地鄉村之道路情况,其辛勞程度可想而知。根據記錄,那天他們一行“曆二十餘村,晚間十點半回城,終日騎馬行九十裏。” 

  每到一地,孟祿除了跟教育界談話之外,還拜見地方行政長官,如山西督軍閻錫山、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江蘇省督軍齊燮元、江蘇省長王瑚等,瞭解當地教育情况,且均相談甚歡。在與齊燮元的談話中,孟祿自稱此舉目的爲—— 

  鄙國行政長官,對于全省的教育主張,擴充計劃及一切設備負有完全責任;以其責任關係國家前途,社會進步至重且大。故餘每到貴國一省,必拜見行政長官,藉領教益,今拜見督軍,爲余甚樂意之事。 

  此言透露出孟祿作爲教育行政專家的身份。齊燮元欣然告訴孟祿,自己署中亦設有學塾,共五名學生,三大兩小,大的笨小的聰明;自己每周“親身施教”,幷采用先進的“談話法”。孟祿聞言引爲知音。 

  在大量的實地調查基礎上,孟祿對中國教育改革及其新學制的修訂提出了一系列十分中肯而具體的建議。這些建議大都被新學制采納。幷且,他還受邀參加了全國教育聯合會第七届年會,幷在會上發表講話。1922年第4卷第4期《新教育》雜志出了孟祿在華活動的專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