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上海戶籍改革:僅試行三年給人想像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09-03-08 07:15:40  


 
  我很幸運來到了我現在就職的這家媒體,不到一個月就拿到了上海戶口。對于我而言,這意味著我從此可以在上海安心工作、生活,可以享受到上海優越的社會保障與城市資源。

  父親在我拿到上海戶口的那一刻意味深長:你是上海人了。

  “是新上海人。”我糾正。

  因爲有了上海戶口,我開始放心大膽地計劃我的人生,首先便是攢錢買房,在姨父與姑父的幫助下,我在2006年年底買了一套70平方米的二手房。買這套房,充分體現了戶口的重要性——因爲有了上海戶口,我貸到了公積金住房貸款與優惠的商業住房貸款,而選房時,我考慮了周邊有知名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我當時的想法是把戶口從集體戶口遷到這裏,以後孩子可以從生下來就享受很好的社會資源。

  然而,幷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在畢業後就取得上海戶口,我的一些外地同學只能留在上海邊打工邊等待機會。

  2004年,也就是我拿到上海戶口第二年,上海的戶籍政策開始收緊。這個背景是,2002年,上海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居住證制度,分爲三類:人才類、普通從業者類、投親類。2004年,按照進一步控制上海的人口流入,實行外來人口有序管理的原則,在2002年實施引進人才居住證的基礎上,在各類來滬人員中按不同條件分爲引進人才、經商務工和投靠就讀等三類上海市居住證系列。

  其中引進人才居住證俗稱人才類《上海市居住證》。具體做法是,由市人口辦每年給公安、人事、勞動、教育等部門核定進戶籍的指標,該指標通過“總量控制、部門上報、人口辦協調”來確定,一旦核定,各個部門都將作爲年度計劃嚴格執行。

  引進人才以加入戶籍爲主,逐漸轉爲以領居住證爲主。這一年起,進滬就業的非上海生源應届高校生也納入了申領居住證的使用範圍。實際上這等于給非上海生源應届高校生申請戶籍提高了門檻,此前,上海已經開始實行打分制,上海當時每年高校畢業生10萬人左右,其中3萬至4萬來自外省市,通過打分,每年大約有2萬名在上海落戶。

  2004年開始,按照大家直觀的感覺就是打分制越來越嚴了,通常的說法是“本科生已經很難進上海戶口,甚至研究生都很難。”

  就在我裝修新居正式開始上海生活時,我那些最終沒能落戶上海的同學,好些個最終在漂泊幾年後,還是返回他們的戶籍所在地,娶妻生子。

  人物:妻子、表妹連連

  (姨媽的女兒)

  在滬職業:演員、銀行職員

  在滬時間:6年、2年

  在滬證件:《上海市居住證》

  (引進人才類)

  有了本子、房子,下面就是娘子了。我在申請上海戶口時,我的妻子還在上海戲劇學院念書,2006年,妻子畢業進入滬上一家文藝單位,自然未能獲得上海戶口。由于單位優勢,她順利領到了引進人才類上海居住證。與姑父的經商務工類居住證不同,她享有幾乎所有的上海戶籍社會保障待遇。因此,當時她覺得居住證和上海戶口一樣,幷不影響她在上海的生活、工作。

  2006年年底,就在我買房後不久我們倆認識了,等到幾個月後我們商議結婚,才發現持有居住證的不便。

  我們要辦理結婚證,必須先陪妻子回浙江老家拿戶口本,然後再回上海到我的戶籍所在地普陀區民政局辦理。再後來,我們計劃生孩子,妻子還是要回浙江領取准生證,再回上海辦理其他手續。對妻子而言更麻煩的是,如果有出境演出任務,她還要回浙江辦理。因此,妻子時常和我開玩笑:“上海人,委屈你了,誰讓你娶了一個外來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