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進程

http://www.CRNTT.com   2009-04-05 07:51:43  


 
  無論如何,這種危機不是所謂的過剩危機,以前我們從制度,孫立平教授認為危機和發展有關,以前我們叫做資本主義過剩危機,這種危機現在不是美國發生的事情,如果你看一看這個表會發現很有意思的現象。剛才闞凱力教授提到一個問題,現在這個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只消費不生產,另外一部分人只生產不消費,其實有一些國家是介乎這兩者之間的,看看消費力的排名,的確有一些制度的背景。東歐也好,印度也好,既不是只消費不生產的國家,也不是只生產不消費的國家,美國危機一個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們高消費的惡習,可是這個高消費的惡習光罵美國沒有用,關鍵是怎麼產生的,如果是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的根本說不過去,馬克思和凱恩斯都說資本主義造成消費不足,從來沒有說資本主義會造成消費過剩,如果不是經濟制度,那麼是什麼呢?是所謂的西方文化嗎?也有人說西方文化是一個消費文化,以前我們經常講西方文化一說就是新教倫理,而這恰恰就是壓抑消費的,美國人以前是新教徒,現在也是,為什麼以前是積累狂,現在變成了消費狂呢?我覺得也不是文化的原因。我要講自由競爭制度和福利國家制度都有很多毛病,但是他們都是一種可持續的制度,如果福利和自由都最大化,這個制度的可持續性就比較有問題。

  它的第一個原因,美國之所以出現高耗費,是因為美國人有一個“寶葫蘆”,愛印多少就印多少,不管是什麼文化,什麼制度,拿著這個“寶葫蘆”不想消費都難,只要印錢就可以買世界上任何東西,那就可以解釋這種禍只有美國人惹得了。但是美元真的是“寶葫蘆”嗎?美國人這樣幹對自己沒有危害嗎?當然有的。為什麼美元不是“寶葫蘆”我就不講了,美國人這樣幹,遲早要捅出大簍子,老實說在美國十幾年前就有人做過這樣的預言,美國的政論家也有很多人講過,明明知道這樣幹會捅出一個大簍子,為什麼克制不住呢?就是因為在民主制度下會造成老百姓既追求高福利也追求高自由的這樣一種衝動,這些國家左派上台減低不了自由,但是可以增加福利,右派上台減低不了福利但是可以增加自由,西方的右派都是反對福利國家,但是西方右派上台從來沒有導致過福利國家的弱化,里根時代是這樣,英國的撒切爾時代也是這樣,民主條件下他們弱化不了,老百姓不幹,老百姓既然不願意弱化福利國家,為什麼把右派選上台呢?道理很簡單,他們不願意降低福利,但是他們願意提高自由,選左派是不願意減低自由,但是願意提高福利。

  增加自由在什麼地方可以增加呢?政治自由基本上沒有增加的餘地,實體的財產自由也沒有什麼餘地,只有向虛擬方向發展。因此所謂金融業的過度自由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是有必然性的。昨天有一位先生說這是一個陰謀,比如說為什麼放鬆非銀行金融體系的監管,其實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監管了,就不可能有次貸,也就是說窮人就不可能得到貸款,這些明明還不起錢的人,在一個非常嚴格的監管體系下,他們怎麼可能貸得到款呢,講得簡短一點就這麼簡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