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美元注水 全球新災難

http://www.CRNTT.com   2009-04-08 08:02:32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異常的變化?

  從大的趨勢看,一場空前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讓世界清晰地看到,國際大宗商品以美元作為唯一計價與結算貨幣充滿弊端,加之美國對其債權國完全不負責任的態度和行為,必然導致世界各國努力改變國際貨幣體系的現狀。而這樣的努力,必然撼動美元原有的霸權地位。比如,國家間的貨幣互換以及由此導致的國際貿易本幣結算,就是對美元地位的強大挑戰。

  美元地位的弱化,反映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必然是一種迷茫——找不到方向感。商品價格與美元幣值之間的舊有關係開始被打破。

  從另一角度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的再次抬頭,為了增加出口減少進口,貨幣競相貶值必然成為各國政府的政策選擇。世界銀行3月17日發表報告指出: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各國推出或擬推出的保護主義措施大約有78項,其中47項已付諸實施。而在付諸實施的措施中,就包括了貨幣的貶值。

  各國貨幣的競相貶值,以及貿易保護政策頻頻的出台,導致外匯市場各個貨幣間的比價關係(匯率)變動頻繁,且幅度加大。這樣的市況,使得以避險為目的的投資者深感持有任何一種貨幣都不保險。怎麼辦?遠離外匯市場,而轉向商品市場避險。

  如果這樣的避險情緒主導了市場,那大宗商品價格更不會再看美元的臉色——無論美元是升是貶,大宗商品的價格都會一味上漲。而一旦這種情況發生,那各國貨幣的強弱,勢必將通過對大宗商品的購買力加以體現。

  眼下,這一情況還未爆發,只是因為通過商品市場避險的做法尚未變成市場的普遍認知而已。但國際金融市場已出現的種種亂象值得跟蹤關注,這將是判斷美元“注水”能否引發全球“滯脹”的一個重要關注點。

歐元區最倒黴?

  從通縮到滯脹的大逆轉,可能迅雷不及掩耳。

  北京時間3月19日早上的新聞稱:在倫敦G20峰會的籌備會議上,歐洲和美國的財長發生衝突。美國認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不惜一切代價救市場、救經濟、救金融;但歐洲認為:應當先改革。

  表面上看,這樣的爭議不過是個孰先孰後的次序問題,但事實遠非如此簡單。歐洲似乎已經意識到,如果美國依靠大量為美元“注水”去挽救經濟,而又對強大的投機勢力不加監管,那世界將不得不面對更加凶險的經濟困境——滯脹。

  為什麼說滯脹給歐元區帶來的困境更大?原因是,一旦衰落和通脹同時發生,只有貨幣政策手段的歐元區只有聽天由命:緊縮將壓制本已惡化的經濟,寬鬆則助推物價進一步攀升。更嚴重的是,如果歐元區成員國為維護本國利益而各行其是,那歐元將面臨解體風險。

  所以,歐洲希望美國立即強化監管,以抑制過度投機,就算美國不得不給美元“注水”,商品價格也不會無度上漲。對美國而言,如果先解決金融監管問題,再實施經濟救助,本國經濟恢復會慢一點,美國的比較優勢會弱化一點,甚至會痛苦一時,但可以換來全球經濟與金融的長治久安。所以,美國應避免因一己之私,為自己短期的快感,致他國生死於不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