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長遠眼光看待海外收購是非成敗

http://www.CRNTT.com   2009-06-08 08:39:38  


 
  文章指出,如此範圍和規模的投資,三五年也許才能出真效果。巴菲特買中石油,持有長達4年時間;曾經作為戰略投資人的外資投行,其投資中國銀行業,從未上市參股到今年戰略投資解禁,也經過了不少於5年的時間。 

  一時的賬面浮動,可以警惕以後的時機選擇,但不能因噎廢食,從此碰見中投與以往沒落豪門打交道,就認為今天下去的錢,明天就要撈回來。別說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百年老店還有一朝關閉的。勝負乃兵家常事,只對中投潑冷水,并不客觀。真要在全球找最大的金融市場,仍需去美國。這個理由如果成立,那麼投資摩根士丹利這樣的公司幾乎就是一種必需,而這種必須肯定也是最不容易評價的。 

  單看這次工行的一賣一買,中國海外收購的經驗日漸豐富了。現在東亞銀行的日子并不好過,美林證券最新報告認為,該行未來兩年內的贏利能力很難恢複到2007年前的水平,因此維持該行跑輸大市的評級。此時和東亞銀行的交易,時機不錯。因為此刻工行市值最高最值錢,這比中投2007年把握的時機要恰當得多,雖然未來運營的情況會怎麼樣還需要努力。 

  6月初海外收購最意外的當屬騰中重工收購悍馬。之前世界和中國都難以想象,國內輿論幾乎一邊倒認為這沒頭沒腦。悍馬是體型龐大、高能耗汽車的集中代表,在一定程度上被世界看作是美國陷入次貸危機的原因——沒心沒肺的過度消費。騰中重工有無能力不說,反正是大逆世界汽車節能的潮流,這項收購動議,幾乎被唾沫淹死。
 
  但不提收購能否最終完成,也不提收購完成能否成功運營,一邊倒的唾沫即使與收購的不理性相比,也未必高明。假如這家企業系自籌資金,自負盈虧,去買一個奢侈品,為什麼非罵死呢?因為這個看上去最不經濟、最不能的收購,不也反映了民間財富正在上升嗎?放在兩年前,中國別說私人,就是大型國企,誰敢惦記通用的品牌? 

  文章最後說,2009年的確是中國全球收購年。據世界著名數據提供商Dealogic2月的數據,與中國有關的海外并購就達22起,涉及金額163億美元。這個中國并購的全球進行曲選擇買什麼,怎麼買,以及怎麼對待操刀的公司,我們的心胸還要更廣闊。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怎麼面對一定要“走出去”的中國遲早要“走上去”的現實和未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