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推倒新建小學只能是城市的悲哀

http://www.CRNTT.com   2010-01-27 13:56:45  


福州祥阪小學操場綠化等配套設施剛完工就要拆了。
  中評社北京1月27日訊/福州市一座小學剛剛完工,投資1500多萬的校舍便面臨拆遷,因為政府在校址要建中央商務區。此間中國網今日登載系列文章質疑,為何政府寧拆一座投資1500萬的現代化小學,也不願出讓一丁點政府利益,讓這所小學存活下去呢?內容如下:

  一座城市的道路,修完又挖,挖完又修,修修改改,縫縫補補,無休無止。這樣的城市發展狀況,對許多公眾而言並不陌生。現在,這把不停揮舞的鋤頭又轉換進了另一個施工場景:福州市一座小學剛剛完工,投資1500多萬的校舍便面臨拆遷,因為政府在校址要建中央商務區。當地教育局局長黃英明說,這是大手筆。一些家長不能理解拆遷計劃,已和學校進行了幾次溝通。居民毛秀貞說,把1500萬拿去蓋山區貧困的小學會蓋幾十所。(1月26日 中國廣播網)

  一修一拆,鋤頭飛舞,城市GDP在城市大工地的漫天煙塵中逆市飛揚。不可否認,在中國城市的發展道路上,這把鋤頭的地位的確舉足輕重。它扛著摧枯拉朽、公共利益的大旗,不斷否定過去,再按自己的臆想把城市按圓搓扁,或者不斷玩耍著朝令夕改的政績遊戲,每個城市管理者幾乎無不對之樂此不疲。

  善變的城市管理者不是要做城市變遷的魔術師,就如拆遷大戰烽煙四起之際,有人總結出的“建也GDP,拆也GDP”一樣,有了這樣的政績指引,城市便到處都是大工地,也自然有了投資1500萬的小學新完工就被拆遷的“大手筆”。這種情形聽起來戲謔得就像小孩玩積木,剛搭好的積木大樓,可以一個不高興就全盤推倒。而這建築轟然倒掉的背後,除了那些隱約浮動的拆建GDP,更有裹挾於其中的城市土地、商業利益。

  就像台江區教育局局長黃英明所說,“我們在福州市找來找去,沿江這個地方是最好的一個中央商務區。市政府的重點工程啊。聽說這個地方會變得非常美麗,福州的品牌,世界之最的一角。”城市發展就這樣赤裸裸地與商業利益掛上了勾,中央商務區的土地價格想必也會因此翻番上漲,有GDP,有土地財政,有商務經濟,福州這座“史上最短命學校”不死才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