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孔子彩票”逾越了文化傳播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10-02-08 14:29:21  


孔子彩票橫空出世,大有令孔子從“儒聖”變為“賭聖”之虞。
  中評社北京2月8日訊/近日,全國首款以孔子以及《論語》為主題的福利彩票,在孔子故裡山東曲阜首發。這套名為“中華名人——孔子”的彩票,票面選取了三幅作於明清時期的孔子畫像,每張彩票面值10元,中獎率36.67%。孔子彩票一經面世,隨即在社會上引發熱議。此間《光明日報》今天登載文章《“孔子彩票”逾越了文化傳播底線》指出,雖然孔子也主張言傳身教、有教無類,可他絕對不會同意“寓教於彩”“寓教於賭”,孔子彩票大大歪曲了儒家文化的本意,逾越了儒家學說以及文化傳播的底線。詳細內容如下: 

  儘管山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一再強調,孔子彩票獲得財政部批准,其玩法具有開創性,是將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中的名言警句用作獎符,對應不同級別的獎金。在彩民刮獎的同時,還可以學習到《論語》中的名言警句。可惜,這樣的美好設想並未贏得公眾的認可,質疑的聲勢還是一浪高過一浪,不少人認為這是借文化之名行斂財之舉。新浪網同期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62%的人不認同“孔子彩票”。在眾多受訪者眼裡,發行“孔子彩票”與弘揚儒家學說和孔子思想沒有任何關聯。

  從福利彩票的本質上看,它在滿足彩民博彩心理的同時,更要注重引導彩民關愛社會困難群體。可惜,在現實生活中,福利彩票之於廣大民眾而言,博彩的樂趣可能才是第一位的。正如有質疑者所指出的,“彩票無論掛上何種宏大意義,終究歸屬是通過利用民眾的博彩心理、將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的經濟活動。”既然是一種經濟活動,那麼孔子彩票普及文化和盈利之間就存在著明顯的距離。

  儒家文化確實倡導“仁者愛人”“修己以安百姓”“博施於民而能濟眾”等仁愛精神,表面上看,孔子彩票能夠作為載體,通過一些名言警句的獎符來傳播儒家思想,弘揚傳統文化。但事實上發行方也清楚,購買彩票的普通群眾對儒家文化並不是很了解,通過這些獎符讓他們學習孔子思想,也有點緣木求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