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黃家兄弟如何騙得億萬資產

http://www.CRNTT.com   2010-04-23 11:35:49  


 
新聞鏈接:  “兄弟搭檔”有分有合

  《環球人物》雜誌記者劉娜、《環球人物》雜誌特約記者許穎

  在這起震驚中國商界的“黃家兄弟案”中,黃俊欽、黃光裕兩人互相串通,共同操縱了多起金融詐騙和違規交易行為。由此,不少業內專家和公眾將審視的目光投向了“兄弟搭檔”這種經營模式。但在分析其利弊時,多位專家都提到,並不能因“黃家兄弟案”就對“兄弟搭檔”模式完全質疑。

  近些年,在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歷程中,“兄弟搭檔”的模式普遍存在。這其中,黃俊欽和黃光裕兄弟的“罪與罰”只是一個個例。目前,國內的“兄弟企業”中,也存在很多其他的類型,其中不乏經營成功的例子。

  資深品牌策劃人羅建法曾撰文將成功的“兄弟企業”分為兩種形式:
  
  第一是“分體型”,代表企業有四川希望集團。

  劉氏四兄弟“言行美好”之間的商業合作模式讓全國乃至世界的企業家們贊嘆不已。改革開放初期,劉永言、劉永行、陳育新(劉永美)、劉永好四兄弟以常人難有的勇氣脫下“公服”共同創業。1991年,劉氏兄弟在成都組建飼料企業希望集團。幾年後,希望集團成了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1995年,劉家四兄弟最終明晰產權,形成了“母體小、子體大”的商業格局。兄弟間嚴格按出資多少劃分股份,合作完全建立在明確的產權上。

  其中,劉永行利用分得的13家公司組建了東方希望集團,獲得華北、華東區域的發展權,他在堅守飼料業的同時,開始進軍鋁業。劉永好則利用分得的14家公司組建新希望集團,獲得華西、華南區域的發展權。期間,他的投資一度多元化,先後涉足房產、鋼鐵、制藥、金融、保險等多項產業,不過最終還是選擇了專業化農業作為主業。

  劉氏兄弟曾說過,從長遠來看,分別持股、統一經營的方式更符合大家治理結構的要求。這種做法的優點是產權結構清晰,公司的價值取向統一,分配的機制也很明確。而且,這種模式還利於相互協助。2009年,新希望集團旗下的寶碩化工面臨嚴重危機,哥哥劉永行毅然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弟弟劉永好度過難關——新希望集團轉賣了部分股份給東方希望集團。精於資本市場的劉永好在獲得哥哥注入的資本後,將寶碩化工經營成市場上最令人矚目的一只化工股。

  第二是“共體型”,代表企業有廣東萬和集團。

  與希望集團不同的是,萬和現在還沒有分家,創造了家族企業裡少見的“共和”局面:集團總裁為大哥盧楚其,長於戰略規劃、資本運營,負責企業重大經營投資決策;二弟盧楚隆,長於市場銷售,對市場非常敏感,擔任集團副總裁兼國內營銷公司總經理;三弟盧楚鵬,有國外教育經歷,頗具國際視野,擔任集團副總裁兼海外營銷公司總經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