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罷工潮與中國的轉型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0-07-07 09:08:38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7月7日訊/“罷工潮的出現,表明中國已經處於一個經濟和社會的轉折點。不過,這個轉折點絕對並非是一些人所希望的線性的上升,也可能是回覆到從前或左或右的局面,要不就是對資本的控制,要不就是對勞工的控制。如何處理罷工潮而求得政府、資方和勞方三贏的局面?在中國的政治環境中,政府的作為是關鍵。”新加坡《聯合早報》昨天登載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罷工潮與中國的轉型動力”,內容如下:

  近來中國罷工潮突現,已經從珠江三角洲蔓延到長江三角洲和全國其他地方。儘管到目前為止罷工還主要集中在外資企業,但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延伸到其他各種企業。實際上,很多外資企業工資水平一般說來要比內資稍高一些。再者,罷工潮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並非只是人們所談論的簡單的勞資關係,而是中國諸多社會矛盾的體現。

  罷工潮的出現,從更深層次看,它涉及到政府、資方和工人(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因為各級政府和資方之間的千絲萬縷的關係,勞資關係的衝突必然導致資方和政府、社會和政府之間的衝突,取決於政府如何來處理勞資關係。如果政府偏向資方,必然加劇社會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如果政府偏向勞方,政府和資方之間的利益關係也會發生衝突。從中國以往的經驗看,政府往往傾向於資方。

  這些年來,政府和社會之間的矛盾已經越來越趨於緊張甚至是爆發狀態。社會對政府和黨政官員(尤其是司法系統)的暴力復仇行為一直在增加。從2008年的楊佳案到最近湖南永州司法人員被槍殺的事件都說明了這個問題。尤其應當注意的是,這些罪犯都被很多民眾視為是“維護正義”的“英雄”。

  社會對資本和政府的衝突(抗爭)也可以表現為社會群體之間的矛盾,即針對整個社會的報復行為,最近頻繁發生的濫殺無辜(尤其是孩童)就是這樣的案例。一些對政府和資本仇視的個人,因為傷害不到資方和政府,就選擇了對弱小無助者施暴,以求最大程度地報復社會。不過,不管怎樣,最終要承擔責任的還是政府,因為這樣的行為必然引起社會對政府管治、維護公共安全和公平正義的能力的不滿,甚至引起民眾的憤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