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辛格的自信與印度模式的底氣

http://www.CRNTT.com   2010-07-16 10:48:35  


 
  印度計劃委員會認為,決定國家經濟發展的因素正在迅速發生變化,發展的決定因素正在由資本資源轉向知識資源,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技迅猛發展,使得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知識已經替代了資本成為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印度政府預測,下一波經濟全球化浪潮將出現在服務業上。在未來的15年中,發達國家的低人口增長率和老齡化趨勢將導致人力資源的大量短缺,這對那些能夠提供技能和外包服務的國家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機遇。

  在知識經濟的服務出口方面,印度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擁有一支龐大的運用英語的科技和專業人員隊伍。印度高等教育發達,每年大學畢業生有約310萬人,到2010年畢業生人數還要增加一倍;勞動力成本低也具有比較優勢。印度從事外包服務的雇員工資只有美國雇員的三分之一甚至十二分之一。在國際軟件外包市場,印度因擁有大量勞動力成本低、高素質的IT人才而被跨國公司看好,成為全球軟件行業大國;印度人口結構呈年輕化趨勢。到2020年,印度15歲至59歲的人口比例將從現在的35%升至47%。

  印度的消費驅動的增長模式比起其他發展戰略,能更有效地為民眾謀求福祉。

    私有經濟的促進與中產階級的成長

  2007至2008財年,印度GDP總值已經達到1.16萬億美元,並且在2006至2007年度印度已成為全球第12個GDP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國家。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印度僅在美國、中國之後,居世界第三。但是,如果以人均GDP計算,印度的排名仍相當落後(2007年中國的人均GDP居世界第74位,印度居第120位)。

  私有經濟的發展和中產階級的壯大是“印度模式”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印度在獨立之後一直允許私有經濟存在,但對其有嚴格的限制。20世紀80年代,印度政府推行了旨在推動私有經濟發展的改革。20世紀90年代,改革得以進一步深化,私有經濟的能量充分釋放,產生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如塔塔集團、比拉集團、維普羅軟件公司、蘭巴克西制藥公司等。目前,印度私有企業的產值已占到GDP的75%,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

  私有企業的發展同時催生了龐大的中產階級,過去20多年中,印度中產階級數量增加4倍,僅據2007年的統計,印度就有8000萬個家庭躍升為中產階級家庭。以一家5口計算,印度有中產階級3億人,即便擠去水分,也不少於2.5億。這一階層擁有持續穩定增長的購買力,是消費品市場穩定發展和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主要推動力。而印度的不平等增加幅度卻遠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以基尼系數來衡量,印度目前是0.33,美國為0.41,而中國是0.45。

  今年3月,印度塔塔公司生產的世界最低價格四門小汽車Nano正式上市,標準版Nano沒有安全氣囊和防抱死刹車系統,但印度政府沒有規定上路車輛必須擁有這兩樣安全設置。1980美元是標準版的價格,如需配置空調、收音機和轉向助力等要額外收費。加上車購稅、公路稅、保險等,買一輛Nano大約需要12萬盧比(2376美元)。另外還有豪華版和華貴版兩款選擇。由於目前產量有限,顧客必須先支付汽車價格95%的訂金。塔塔公司的初衷,是希望能夠提供一種在價格上使大眾可以承受的交通工具,並且引領印度新時代的交通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