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熊培雲:鬼子如何進了村?

http://www.CRNTT.com   2010-09-18 08:24:54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79周年紀念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圖為沈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參觀者在觸摸警世鐘。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訊/幾年間,當我不斷返鄉,開始梳理日軍當年在我老家蝗蟲過境的歷史,了解他們施加於我無辜鄉民的種種羞辱與殺戮,我不僅徹底失去了內心的安寧,更有無限悲痛。我必須承認,比起影視劇裡的歷史演繹或者教科書中的宏大叙事,我在尋訪本鄉本土的歷史所獲得的完全是另一番痛苦體驗。因為悲劇就在本鄉本土發生,因為你了解周圍的每一個村莊、每一座山岡、每一條道路、每一間廟宇、每一條河流、每一處渡口。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你能聽懂每一句夾在鄉音中的痛苦呻吟……當幸存者向你講述當年就發生在你所在的村莊及其周圍數公裡以內的種種奸淫與屠殺時,其時你已經置身其中,一切如同親歷。土地在燃燒,鄉民在機槍聲中像莊稼一樣倒下,而他們,土生土長,從來不曾傷害東方另一個遙遠的世界。

  在我很小的時候,時常會聽村裡的老人談起“日本佬”的故事。只是那時候並不知道人世的殘酷,只當是從老一輩人聽一些和電影一樣隨時熄滅的奇聞軼事,著實談不上有什麼憂傷。更何況,那些抱著必勝信心與必勝結果的電影,在你看完之後,還會在回家的路上享受某種凱旋的樂趣。道路是曲折的,尾巴是光明的。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如果天天看的都是些《小兵張嘎》式的浪漫電影,說不定他會誤以為日據時期盡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本地老人們記得最清楚的是“甲寅跑反”。“甲寅”指的是1938年,也就是民國二十七年。而“跑反”就是逃難的意思。自古以來,人們將逃避兵亂(謀反)稱為“跑反”。本縣民衆開始跑日本兵的反,已是這一年深秋的事。 

  先交待一下背景。抗戰初期,“不知飛機、坦克為何物”的政府軍節節敗退,沒多久便迎來武漢會戰。在接受鬆滬會戰只知死守一城的教訓後,蔣介石決定借助武漢以外的天險,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九江至南昌的南潯一帶因此成為武漢會戰的重要外圍戰。而本村所處的永修縣隸屬九江,距南昌不過三四十公裡,又有修河可守,自是南昌的北端門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