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改革的中間路線和中間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10-10-20 08:36:15  


 
中間派是穩定的基石

  中國社會高度分化,政策很容易滑向極左或者極右。但同時,人們也不可忽視迅速成長中的中間階級。例如,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和經濟成長,中國的中產階級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力量。又如中國各方面的教育普及程度居發展中國家前例。崛起中的中間力量體現著務實和理性的思考。即使是底層的中國民眾,也只有在被左右派動員的時候,才具有政治色彩;平時他們表現的更多的是政治上的中性或者中立。實際上,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他們希望的是穩定和秩序,而不是被動員起來去建立一個他們並不能認知的理想秩序。

  中國的改革有沒有出路,在於改革者是否能夠超越左右,是否能夠動員中間力量,中間力量是否能夠走上前台。中間力量無論在黨內還是黨外都存在著,但是他們都比較沉默。他們之所以沉默,或許他們不希望“折騰”,希望社會穩定有序的進步。但問題是,如果中間派保持沉默,那麼改革的舞台就會被其他勢力所占領。無論極左還是極右,都不符合中間派的利益。

  要推動中國理性的改革,就要求改革者來動員中間派。要動員,就要為中間派建立其利益表達機制。建設中間力量的改革話語也同樣重要。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引入了太多的盛行於西方的激進左派或者自由派話語,並且越來越多的人信以為真。如果中間派的改革話語得不到建立,那麼改革政策仍然會或左或右。
  
  中國社會如果繼續被左右派操弄著,就不會有出路。現在或左或右的局面得不到改變,社會很容易會走入對立、不穩定、甚至暴力的局面。對執政黨來說,如果要持續生存和發展,也必須擺脫或左或右的立場,而把自身的社會基礎和政策牢固地建立在中間力量之上。失去了中間力量,中國要不就是一個極右政權,要不就是一個革命性左派政權。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