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反思歐洲不道德的中東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1-03-10 09:16:12  


 
  以英國與利比亞關系為例,2004年3月24日,當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郊外的一個帳篷中向利比亞領導人卡達菲上校布伸出了“友誼之手”(布萊爾語),並宣布其是“西方強有力的夥伴”。幾十年來,西方世界將卡達菲視為敵人,美國總統裡根更是將他稱作“中東的瘋狗”,布萊爾的舉動讓世人吃驚。英國是最早打開利比亞同西方世界關系的發起國和推動者,也是最大的受益方之一。這場被稱為“沙漠交易”的背後隱藏的是英國,或者更廣泛地說歐洲對於利比亞的石油、資金和投資市場的貪婪。

  首先,利比亞探明的石油儲量為443億桶,在北非國家中位居榜首,相當於英國與挪威石油儲量之和的4倍。英國政府文件指出利比亞是具有提供較多石油給國際市場的少數國家之一。布萊爾訪問利比亞後,與英國政府關系密切的英國石油公司(BP)在2007年決定投資9億美元開發利比亞的油田,這是該公司歷史上最大的單筆開發活動。意大利也在近年大幅度依賴利比亞石油,現在意大利使用的石油中有四分之一來自該國。

  其次,利比亞的魅力還在於它作為中東產油國持有的充裕資金。利比亞政府的主權基金管理機構利比亞投資機構(Libyan Investment Authority)擁有大約600-800億美元資金,對於受到金融危機衝擊的歐洲國家來說,對於資金的需求或許可以用“春雨貴如油”來形容。2009年,該機構在倫敦設立了辦事處,該辦事處主任曾公開宣稱在英國開展活動要比在美國容易得多。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卸任後還飛往利比亞同卡達菲會面,為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的商業活動進行斡旋,而卡達菲的兒子塞伊夫(Saif al-Islam)則是倫敦社交界名人,世界經濟論壇還將其評為明天全球領軍人物。利比亞政府資金甚至還投資在歐洲的主流媒體和知名教育機構上,例如利比亞政府基金擁有《金融時報》母體機構約4%的股權,並向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捐獻巨額款項。利比亞中央銀行還控制了意大利著名金融機構UBAE的67.5%股權,意大利國內衆多的知名企業中,利比亞政府銀行都擁有股權。

  此外,中東阿拉伯國家的獨裁政權是歐洲軍火商重要的客戶,這對於備受經濟不景氣和高失業率困擾的歐洲國家來說不僅具有經濟價值,對政治家來說更有政治意義。在政治風暴席捲中東的2月中旬,英國首相卡梅倫游歷海灣各國為本國軍工企業作“銷售員”。觀察家也在注意法國的動向,因為法國嚴重依靠北非和阿拉伯國家購買法制武器裝備,而軍工產業為法國提供了40萬個就業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