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的震災與地震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3-20 09:05:51  


 
  不過,從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的角度理解日本人的審美觀念,上述直觀形式的“梯形美”並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應當是個人的生命在自然力量面前的脆弱、渺小、短暫所造成的“無常”之感。如人們熟知的,日本人對於櫻花、特別是對於落櫻(所謂“櫻吹雪” )有一種特殊的喜愛,這喜愛之中包含著對於“短暫之美”、對於“凄美”的欣賞。這次日本地震震區的櫻花花期是4月上、中旬,但是,成千上萬日本人的生命在3月11日隕落。今年的櫻花還會開,但在災區幸存者的眼中,今年的櫻花會有別一種涵義。

  就自然環境的嚴酷而言,日本人是不幸的。但是,在對抗地震等嚴酷的自然災害的過程中,日本人創造了堅韌、剛健、優雅的“地震文化”,在此意義上大和民族確實了不得。“地震文化”在自然條件嚴酷的日本是有效的,在自然條件相對優越的國度應當能夠發揮更大的功能。

  作者:董炳月,東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博導 

  2011年03月17日03:22 來源:時代周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