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進入“減稅時代”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4-22 08:26:17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訊/4月20日,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第三次上調進入法律程序,“減稅”正在逐步走進民眾的生活。

  按照目前已披露的內容,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現行的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將9級超額累進稅率減少到7級,相應調整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和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稅率級距。據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表示,納稅人口將減少到稅基人口的12%,有4800萬人以上因此受益,另據測算,提高起徵點使個稅收入減少900億元,加上稅率調整,最終減少1200億元左右。

  新京報刊登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文章表示,上調個稅起徵點與減少稅率層級,是稅收改革的大趨勢,雖然按目前的方案,對中產階層的減稅力度還稍顯不夠,但無論如何,對於現有的進步,仍然值得肯定。

  此次改革的實質是保障普通民眾的生活質量,讓利於工薪階層,重點監管高收入階層的避稅漏稅環節,以實現政府的收支平衡,建立貧富相對平衡的社會。因而,讓利於民與增加稅收監管缺一不可。

  與此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相呼應的是,就在前兩天,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切實加強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管的通知》,要求切實加強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的監管,其中多處涉及“資本利得”,例如從事房地產、礦產資源投資、私募基金、信托投資等活動的高收入人群;做好高收入行業工薪所得征管,尤其是各類獎金、補貼、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等激勵所得。高收入者的資本所得等已經成為監管重點,通過定向增發等方式的避稅漏洞有望被一一封堵。

  文章指出,稅收作為重要的社會激勵機制,通過讓利於民可以保障內需不下降,是培育中產收入階層的題中應有之義;而增加高收入階層的稅收監管,則是消除貧富差距、防止損不足而補有餘,維持財政基本平衡的重要手段。如果沒有收支的平衡,那麼所謂的讓利於民就會逆轉為普遍的通脹,以通脹與資本兌現的方法隱蔽地加大貧富差距。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